70年代,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
1981年,日本捕获最后几只野生朱鹮,实施人工饲养,但未能繁育出后代……
而我国自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后,再无朱鹮的消息,这种珍禽一度被认为在我国已灭绝。
“中国到底还有没有朱鹮?”刘荫增一行踏上寻鹮之路。根据历史上朱鹮分布情况,刘荫增在辽宁、山东、陕西、甘肃等十几个省份展开调查,到处给群众展览朱鹮的照片,趁放电影时插播朱鹮的幻灯片,发动群众协助寻找。“很多人热情地提供信息,一些单位热心报告情况,可两年多时间过去,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刘荫增不甘心,他决定复查几个可能性大的地区。“陕西秦岭地区就是其中一个,历史上这一带朱鹮多,且地处偏僻,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自然环境变化相对小。”
1981年5月,刘荫增第三次来到洋县。跟往常一样,他四处奔波,赶在乡村放电影时,插播朱鹮幻灯片。一次,在县电影院放完片子后,孤魂庙村村民何丑蛋找上门,说见过这种鸟,“不过我们这儿不叫朱鹮,叫红鹤”。
“当时我一点都不惊喜,以往这类报告,都价值不大。”刘荫增摆出一大堆照片,让何丑蛋辨认,“没想到,他挑的照片非常精准!”
时已过午,兴奋的刘荫增决定即刻去现场。徒步翻过崎岖山梁,抵达海拔上千米的金家河村时,已是傍晚时分。可环顾山林,什么也没有。
大伙儿正失落,一声鸟鸣传来。“抬头一看,两只大鸟划过天际,翅膀边缘,正是淡红色羽毛!”刘荫增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就是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荫增急忙动身,顺着昨晚朱鹮消失的方向,翻过两座山坡,来到森林茂密的姚家沟。远远望去,绿林蓊郁,几户农家、几方水田,宛若“世外桃源”。
随后几天,驻扎姚家沟。凭借经验,刘荫增的目光锁定在半山腰农家旁,那15株高大郁葱的百年青冈树。
“架起望远镜,一对朱鹮成鸟栖于树上,巢里3只幼雏嗷嗷待哺。”刘荫增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它们。“朱鹮啊朱鹮,跑遍大半个中国,3年的心血没白费,可把你们找到啦!”
在姚家沟一带,刘荫增共发现7只野生朱鹮。消息一出,传遍世界。
守鹮记
“朱鹮飞,我们跑。飞到哪儿,跟到哪儿”
种群弱小,生存极危。对这仅有的7只“宝贝疙瘩”,咋办?
很快,一道道保护朱鹮的紧急指令,从北京到洋县,相继作出。
洋县发布紧急通知:朱鹮活动区域内,实施“四不准”:不准狩猎,不准砍伐树木,不准使用农药,不准开荒放炮。
洋县林业局抽调4名年轻人,进驻姚家沟,对朱鹮一举一动24小时监护。洋县林业局干部路宝忠,刚到西北大学参加了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培训班,被紧急抽调,担当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