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9日专电(记者季佳栋、、王)孙逊的孩子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这是一所具有传统足球特色的学校。他们的校队在北京的校园联赛中名列前茅。孙潇,这支队伍的一员,在三、四级的比赛中获得了北京B组的冠军。
孙潇3岁开始练习跆拳道,一路晋升到红黑带。一年级的时候,他主动加入了足球队,成为了一名“足球男孩”。
作为父亲,孙逊鼓励儿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足球;作为一家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的经营者,他觉得孩子们脚下的土壤缺乏足够的养分。
“校园联赛很多比赛都安排在周中下午。”孙逊说:“下午两节课我不上了。孩子很开心,但是家长有意见。所以四五年级之后,30人左右的队伍就剩15人左右了。”
原来周六周日也有一些小规模的邀请赛,只是有些不固定,有些比较密集。在孙迅看来,这样的比赛很难达到锻炼孩子和球队的目的,于是他有了组织周末联赛的想法。
五一小学聘请孙潇教练李燕带队。李彦直观感受到,缺乏系统的常规项目,不利于教练安排针对性的训练。他们只能在周末自发和其他队伍打球,比赛质量得不到保证,无法形成以赛检验训练效果,以赛促练的良性循环。
“对于想从事青训的教练来说,没有系统的竞争。”李炎说,“但是任何一个做青训的人,都要有一些理想,但是如果三五年不能做出点成绩,他就没有动力去做。没有游戏的支撑,玩家走不出来。”
孙逊和李燕志同道合,马上就定下了办赛的想法。
2019年,两人注册了“野之翼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最初受限于场地和资金,只能邀请几个团队尝试。一年后,尽管拥有两个11人制和四个五人制足球场,但由于疫情影响,北京只有八支球队启动“北星”足球联赛进行单循环比赛。
这是位于北京东小口森林公园的疯狂之翼足球俱乐部的足球场。
2021年清明节,作为“北方之星”系列赛事之一,邀请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32支球队参加“春蕾杯”八人制足球赛。孩子们按照年龄分为08-09,09-10,10-11,11-12四个组别,在春芽萌发的季节享受了三天的足球乐趣。但此时的比赛还没有达到周一比赛的理想设计。
有了前两届比赛的经验,疯狂之翼于2021年10月创办了青年高水平周末联赛,简称“青年联赛”。比赛每周末举行,随后是“春蕾杯”。因为单场比赛时间充足,参赛队伍水平高,赛制合理,比赛费用优惠,比赛吸引了72支队伍,其中近一半来自校园,房山、顺义的队伍慕名而来。直到今年4月23日,比赛才因为疫情暂停。
孙逊少年团的定义是“其他活动的补充”,在将校园队与社会俱乐部队“融合”的同时,为青少年提供常规的周末活动。
青年团的入场费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每支球队只需要支付一场比赛的200元,所以如果一个场地同时进行四场比赛,只收取1600元。这些资金会用来支付裁判和保安,不会有太多利润。这么低的门槛一方面是考虑到联赛影响力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校园球队能够参赛。
“社团可以盈利,可以收学费,校园队不行。费用高他们就来不了。我们希望降低利润空,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踢足球。”孙迅说,“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少年团,让更多的球队参与进来,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
小队员们在比赛。
青联把每周三练一次的队伍划分为超级组,其他队伍划分为A组,按照球员的在校年龄分组,而不是通常的按照年龄分组的方式。比如11-12组鼓励201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的选手参赛,同时推荐2012年出生的精英团队子女参赛。这种分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队伍之间的实力差距。一二年级组采用五人制比赛,其他年级组采用八人制比赛。每场比赛分为三节,每节20分钟,鼓励每一位选手参加。人数较多的俱乐部会报名2-3支队伍同时加入不同的团体。
孙迅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上刚刚开始,目前的分组还是需要和教练沟通确定。在未来的规划中,所有队伍都要进行资格赛来确定参赛小组,并根据上赛季的成绩进行升降级。
北京汇鑫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柴认为,“少年团”的创新实践意义重大。他说:“我们的训练水平其实不错,但中国少年太缺少激烈的比赛。足球普及后,需要根据球员的能力进行分组。周六周日一定要让水平和能力相当的孩子一起训练,一起玩。只有同等水平和能力的球员一起打,才能越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