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足球培训行业多年的柴也觉得,缺乏正规的精英赛,阻碍了年轻球员的成长,应该不断研究赛制,淡化成绩,让更多的孩子参加比赛。
按照孙逊和李燕的第一个想法,希望在北京的东、南、西、北都能设置这样的周末活动。然而,由于疫情和办赛条件的原因,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排除一切影响,我们可以接受200支队伍参赛。如果非要打升降级,现有场地已经完全饱和,还得有日常运营。”孙逊说,“现在我们也压力很大。毕竟我们还是要活下去。如果以后有资本赞助,我们想继续扩大这个活动的规模。”
李燕知道办一场比赛不容易。然而,当他看到每个周末的比赛日,比赛结束后父母和孩子们在球场旁的公园里野餐和露营,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说,在西班牙、英格兰等很多地方,足球就是这样。他希望有一天,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能在游戏中玩耍。“那是足球节。”李燕说。
小队员们在训练。
如何让孩子们周末有个球玩,也是江苏省南通市校园足球办公室执行主任、南通二中足球队总教练陆健曾经思考的问题。
南通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也是南通市足球项目“市队学校”的重点学校。南通市学校足球办公室每年都会在全市小学选拔一批中低年级的足球苗子进行集中培养。这些孩子以一种综合的方式上学、练习和训练。高中都在南通二中就读。
陆健告诉记者,学校非常重视足球校队的培养,参赛意愿很高,但之前参加比赛的机会并不多。适合校园队的省级赛事基本只有“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再加上“省长杯”采用赛制,周末政府组织的常规赛事空白赛,球队日常训练的效果很难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反馈。
2019年,在省体育局青少处的指导下,江苏省足协对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进行了创新改革,率先引入周末主客场赛制,改变了以往只面对地方体育局球队的传统,打破了体校球队、职业俱乐部梯队、社会青训俱乐部球队和普通学校球队的界限。陆健让球队周末踢球的愿望实现了。
这是2021年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的揭幕战。
“这次比赛最大的创新就是在省内举办周末主客场比赛,不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而且职业俱乐部队、体校队、社会青训俱乐部、校园队都可以参加,这是以前没有的。”陆健说,“以前省青少年比赛只有‘省长杯’和锦标赛,锦标赛还是体育系统内部的比赛。青年精英团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填补了原有的短板。”
据江苏省足协竞赛部主任刘国湘介绍,精英联赛的比赛规模逐年扩大,参赛队伍从2019年的30支增加到2021年的60余支。在原有比赛的基础上,增加了地区预赛。
“比赛由锦标赛制改为主客场联赛制。刚开始很多团队不适应,后来越来越认可。球队可以在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调整状态,解决球队的问题,训练的针对性也提高了。”
在陆健看来,精英联赛的赛制比较先进,管理也非常规范。组委会将派出包括竞赛监督员和裁判组在内的五名官员参加每场比赛的裁判工作。此外,比赛成绩优异的队伍的运动员有机会获得一级、二级运动员称号,也增加了比赛的吸引力。
刘国湘说,精英联赛是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和教育赛事。2019年由赛制改为主客场制,也与中国足协推出的青超联赛相呼应。另外,当时江苏省的高铁已经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也为主客场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这就是精英联赛比赛中的年轻球员。
得益于江苏省体育局与教育局的顺畅沟通与合作,全省足球锦标赛“省长杯”、体育局系统的锦标赛、改革后的精英联赛均由江苏省足协承办。因此,省足协可以统筹这些赛事的计划和赛程,对资格审查和裁判进行统一管理。
据刘国湘介绍,近年来,江苏省为足球运动中的体教结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足球运动员无论是职业俱乐部还是省市队,大部分都在普通中小学就读,也可以参加省教育系统的比赛。
“按照省教育厅的政策,即使是职业俱乐部球员,只要有学籍,都可以参加省教育系统的比赛。因为你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职业足球教练,你不能剥夺这样的孩子参与的权利。”
陆健也证实,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约80%的市队采用类似南通二中的“市队校办”模式,其余则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举办。
据刘国湘统计,2021年进入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的50支球队中,有23支球队的主场设在普通中小学,这也为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的营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9年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来看比赛的家长都很热情,现场气氛也比较好。近两年因为疫情防控,现场观众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