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赋和能力上来说,我们的这些年轻运动员都具备了成为国际顶尖选手的素质,只是她们还需要更多地去参赛来积累经验。”
在刘虹看来,比赛是提升竞技实力的重要方式,“为什么我和切阳什姐过去几年能够很快地进步,并且保持在高水平,就是我们长期在国外参加了很多比赛,所以对她们来讲,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刘虹和女儿。
我的故事不该由年龄定义
经验和自信,需要通过更多的比赛实战去积累,不过这些年轻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的稳定心态,有一部分其实源于她们身边的老将。
这也是刘虹决定在世锦赛前两个月复出参赛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女子竞走团队中的老将,来稳定军心。
“我们参加的国际大赛已经非常多了,对于整个比赛规程以及场上如何应变也更加从容,所以我们可以展示给年轻队员一些经验,然后我们在赛场上自信的一面也能够影响到她们的比赛心态。”
刘虹说,她自己也是从年轻队员一路成长起来的。
刘虹带着女儿登上领奖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刘虹还只是一名21岁的小将,那时候,中国女子竞走正处于历史上的“低谷”,而刘虹身前并没有太多老队员可以带着她前行,“当时一参加大赛我就挺怵的,站在赛场上就很害怕,总觉得自己不行。”
在那个阶段,运动员昙花一现是常态,“老将”反而是不被信任的。
当运动员达到25岁,在不少运动项目中就被认为是“年龄非常大的运动员”;如果在25岁依然没能在大赛中拿出很高的竞技成绩,那么很多运动员可能会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走下坡路,很少人能坚持到30岁。
“我经历过那个阶段,我自己一直在坚持,也一点一点在改变外界的看法。”
刘虹的日常身体训练。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25岁的刘虹一度打破了亚洲纪录,但在奥运赛场上,她最终没有能够站上领奖台。
但刘虹没有在那个时候放弃,“我依然坚持到了2016年,然后我发现每一年我都在取得突破。然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年龄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
这一次,在“田径之城”尤金,35岁的牙买加名将弗雷泽和36岁的美国名将菲利克斯,不仅能够在个人项目上争金夺银,而且能够帮助团队赢得奖牌,正是刘虹这番话最好的例证。
在马拉松和竞走间切换人生
刘虹20多年的竞走履历中,充满传奇故事。
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最后时刻“绝杀”夺金后,刘虹决定淡出田径赛场,告别曾经那段“苦行僧”的日子,选择回归家庭。
而当她在2019年选择复出时,刘虹又毅然决然地过上了艰苦而枯燥的训练生活,在接近20周的高强度专项训练后,当时32岁的刘虹重回巅峰,并且成就了50公里竞走“第一人”的头衔。
就在今年的尤金世锦赛期间,吉尼斯世界纪录还专门为刘虹颁发了“女子50公里竞走速度最快”和“获得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冠军最多的女性运动员”两项证书。
刘虹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如果说,刘虹在30岁时的“离开和归来”,是站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十字路口上必须做出的一次选择;那么,她在35岁时的这次“短暂复出”,则更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处处透着一种更加自由也更加包容的人生态度。
就在刘虹选择恢复竞走训练之前,她已经跟着自己的丈夫刘学练习了好几个月的马拉松。之所以选择跑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我练了20年竞走,身体已经非常疲劳,一走就总是用到相同的部位用力,所以一些部位积累了陈旧性伤病,如果再一直训练,很容易触发,所以我希望通过别的运动方式来代替,来保持运动状态。”
刘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除了运动姿势和技术上的不同,就训练时间和训练量来说,跑步和竞走其实有相似之处。
刘虹是世界竞走运动的传奇。
“在有氧能力的训练上,时间差不多都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而在训练量上,跑步和竞走大部分时间也都会达到30公里左右。”
也正是得益于这些训练上的共通之处,刘虹才能一直保持着竞走所需要的耐力基础,并且在两个月时间里就恢复到世界一流的竞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