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出于不同的诉求前来参赛,如日本选手吉本梨乃想通过参赛实现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独特音色小提琴家”的梦想,她期待“人们只需听到第一个乐句,就能辨认出我的音乐,就像从前那些传奇的小提琴家一样”。他们的努力让愿望更加接近现实,并换来了各方的肯定。
评委联合主席徐惟聆评价说:“两年来,他们在音乐上的理解和诠释更加成熟,也更有自己的风格韵味,希望此次比赛能开启六位年轻人更广阔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也能启发他们更加自信地用音乐表达自己。”
创新方式完赛,赛事持续关注选手获肯定
对于本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选择的方式,中国作品的委约作曲家周天评价说:“我觉得这是在一个非常状态下,组委会能产生的最好的一个办法——在大家不能到上海来竞技时,以一种音乐嘉年华的办法,让大家全面展示自己的才能,这非常合理也很有创意。”
疫情下的新方案,并未改变赛事的“持续关注”机制,组委会多次表示对获奖选手的扶持力度不会降低。评委联合主席之一大卫·斯特恩说:“比赛非常荣幸能发现如此优秀的选手。我们希望每位决赛选手都能获得特别奖金的决定,能鼓励并帮助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他们不仅展示了各自的音乐能力,还展示出在近几年来虽受疫情所困,却依然坚持不懈的精神。”
选手们的表现引起了业内大咖的高度关注。评委之一、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哈加伊·沙哈姆评价说,第一次听到选手林瑞沣的演奏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他不仅技术高超,演奏非常自然,对音乐的理解更是非常深刻,让我还想听到更多。他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让我印象深刻,这不是一部常规曲目,如果你不理解这部音乐作品,演奏得会非常令人疲惫。他的演奏扣人心弦。我非常期待看到他未来的职业发展,相信他未来会非常光明。”
赛事能提供的并不仅仅是大咖们的关注目光,还助力全球新秀开启职业新征程。本届组委会给获奖选手的扶持已经开始,上海交响乐团2022-23音乐季中将由晋级决赛的中国选手林瑞沣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首演周天为比赛委约创作的管弦乐版本《夜途》。而前两届获奖选手,也都在赛后陆续开启了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前不久,第二届比赛冠军周颖就在赛事组委会的牵线下,签约知名经纪人并获得更多演出平台。
正如比赛组委会主任,也是这项国际赛事的发起人余隆所总结的:“面对疫情的挑战,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最终决定以线上音乐会的创新方式完赛,既是对斯特恩大师精神的传承,也能让这些年轻的参赛选手充分激发和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感悟音乐的本质。而比赛完善的持续扶持机制,也将进一步助力年轻人音乐事业快速起步。”
作者:姜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