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无聊赖的长草期,我打算代入管理层的视角去观察一支球队。
第十六期,我打算谈谈火箭。
虽然火箭已经远离季后赛舞台两年,但彻底清空旧部、并选中杰伦-格林的上季才是重建的元年。
20胜62负的垫底战绩依旧难看,但用战绩评价一支重建球队如同用高价去评价茅台一样违和,因为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事儿有没有办成。
火箭有办成重建元年该办的事儿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予以肯定。
现阶段火箭的首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积累天赋,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培养他们。
首先,他们得到了杰伦-格林这一名建队基石,还有申京、克里斯托弗、小凯文-波特这些有不俗想象空间的潜力股。同时,也通过内部竞争挑选出了泰特、加里森-马修斯、小肯扬-马丁这些能够派上用场的战斗力。
其次,尽管这些年轻人输多赢少,但你能够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些积极的东西:
虽然在摆烂,但没有躺平。
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也许更能体现火箭拒绝躺平的姿态,下列的两张图表清晰展示出火箭各项数据指标的优劣。
通过图表不难看出,塞拉斯尝试让自家的年轻人在摆烂的过程中保持积极自信,拒绝让输球毁掉球队的斗志。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打得很快(全联盟回合数第3)、很有侵略性(造犯规第1)。
这样的年轻球队就算输球,也会很讨喜,同时也是在积累正向的球队文化。
这就像是栽树,你要在栽下种子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未来,而不是等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再做计划。
培养球队也是一样,你不能等核心球员都成长起来了,才想起来“喔,现在应该培养赢球文化了”,那样就太迟。
待核心球员都开始结束新秀合同,拿起高薪了,届时应该进入到发力争胜的阶段,而不应是仍在试错的练习阶段。
毕竟,顶着核心球员的底薪摸索球队体系和赢球文化,那样的成本也太高了吧?(说的就是你,萨克拉门托国王)
纵然火箭有积极的地方,但也存在年轻球队的通病,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积极,但效率却是极低。球队的战术体系尽管有个形状,但内里的核心还是过于粗糙了,没人能真正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对照这些数据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火箭回合数联盟第3,但快攻得分只排在第16而已;场均三分命中数量第7很漂亮,但用了联盟第4多的出手,因为他们的三分命中率只排在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