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审稿:刘艳,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没想到,52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竟然还在天上飞?!
要不是真有人拍到了,说实话我还有点不敢相信。
就在几天前,一段“世纪同框”的视频让网友集体破防:

图源:腾讯视频
视频中,“东方红一号”卫星与中国空间站擦身而过,发射相差了近半个世纪的两个人造天体在夜空中“遥遥相望”。
有网友感慨这相隔半世纪的两颗“星星”相聚的奇迹:

毕竟,同时期美国、苏联和日本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都已经因为轨道、动力等各种原因坠毁。
“东方红一号”本身的意义无需赘述,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作为“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承载着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初心。
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更标志着中国对于太空的探索就此拉开序幕。
在这之后,我国航天发展一路“开枝散叶”——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成为我国首任探月工程技术总负责人,开启了我国探月和深空探测之路;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担任神舟飞船技术总负责人,由此我国开始在载人航天上书写历史;
“东方红一号”卫星测控系统技术总负责人陈芳允,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创始人之一;
……
但其实,这颗在太空中飞了52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最初是在从理论到工业几乎“一无所有”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5000多人,在2亿元经费的基础上,用笔和算盘一步步“手工”完成了卫星从设计、生产、制造到发射的全过程。
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1970年,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因为卫星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发出《东方红》的歌声而得名“东方红一号”。
它重达173公斤,是一枚直径为1米的球形多面体,装有4根3米长的鞭状天线。
该卫星升空后,绕地运行周期为114分钟,在用20.002兆赫频率播放乐曲《东方红》的同时,传送遥测参数和科学探测数据。
如今每年的中国航天日,就定在发射当天——4月24日。

但回顾当时东方红一号从0到1的研制,一切都是那么不容易。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正式提出要做人造地球卫星。
在此之前,苏联已经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人造卫星。美国紧随其后,在1958年将探险者一号送上太空。
而这时候的中国, 在经济、人才等方面距发射卫星的条件还距离很远。
就连在1959年十周年献礼时,对外展出的卫星和火箭模型,都是年轻学者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据央视报道,当时这些年轻人对火箭、卫星知识的了解,还不如现在的中学生。
而且即便模型做出来,还有一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比如设计参数无法抉择、测试条件差、所需生产加工设备供应不上……
中国的科学家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向老大哥苏联学习,还跑到了莫斯科去调研,但结果无奈遇冷。
而且由于国力有限,他们决定先打基础,致力于火箭、高空物理探测等设备的研发上。
直至东风2号中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

图源:新华网,乐音装置
他们还立了个起点更高的Flag:中国第一颗卫星要在100千克左右。
当时苏联第一颗卫星重量83.6千克,美国的第一颗卫星仅8.2千克。卫星越重,对火箭发动机以及各设备的要求也就越高。
但最终他们完成了,而且实际重量达到了173千克。
直到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东方红一号的研制才正式搬上了日程——
钱学森担任第一任院长,研制队伍超5000人,中央拨款两亿人民币。

钱学森
据新华网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潘厚任回忆道:
两亿人民币在那个时候,真是不容易的。
因为除了经费,老一辈航天人几乎一无所有。
期间的很多困难都是用“土方法”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