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歇菜了。” 徐子健心想,如果按审稿人的要求做,就相当于把过去几年主要的实验重来一遍。
而且,审稿人提的这个小鼠模型非常难搞,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建好。
纳履踵决之际,与陈婷团队合作的李春英伸出援手:她们实验室在白癜风领域有长期的研究经验,之前做过审稿人说的那个小鼠模型。随后,李春英团队把有所需的试剂、耗材寄给陈婷实验室,并把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
图10 西京医院皮肤科李春英教授 | 本人供图
这下解决了燃眉之急。徐子健和陈道明他们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审稿人提出的模型建了起来。之后,他们又花了小半年,把关键实验重复了一遍,得出的结论与之前的完全一致!
2021年11月15日,陈婷终于收到《自然》杂志的接收通知。
10
碰到常医生他们这样的合作者,我们很幸运
回顾这场耗时超过六年、反复折腾的马拉松,陈婷不但没有抱怨,反而觉得 “很幸运”。
她告诉笔者,一方面,是北生所提供了可以 “十年磨一剑” 的环境:每个实验室都有稳定的经费支持,不用为钱操心;所里既没有 “年终考核”,也没有论文指标要求;同事们看重的是 “国际一流” 的原创成果,大家对 “帽子”、职称、职务都不太当回事……
另一方面,是她遇到了很好的合作者。
“这个课题是我们实验室与所内外的多个团队合作完成的,北京医院常建民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文慧医生和张龙医生,西京医院的李舒丽医生和李春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杨勇教授,都给了很大的帮助。”
“碰到常医生他们这样的合作者,我们很幸运——他从来没有催过我:论文什么时候发啊?” 陈婷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2016年初,经北医三院王文慧介绍,陈婷联系到常建民,自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合作。
“我在看病的同时也搞研究,也不喜欢急功近利,所以对陈婷团队遇到的沟沟坎坎感同身受。” 常建民告诉笔者:“我知道做科研必须得静下心来,不能着急。科研本身就是一个失败多、成功少的过程,科研人员也是痛苦多于快乐——可以说整个过程大部分时间是非常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