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印象非常深!” 徐子健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3年多前的那一幕:因为参数提高了,实验组那张照片整整拍了两个半小时。他又花了两个半小时,再拍对照组的照片……
“从上午11点一直拍到下午4点,整整5个小时,我就坐在显微镜前,一点一点地拍,一边拍一边看,最后拍出来的那张荧光图像特别美!我做了5个小时,陶醉了5个小时。”
为什么如此陶醉?
因为徐子健清楚地看到:小鼠干扰素IFN-γ受体的基因敲除以后,尽管免疫细胞也到达了皮肤里边,但是它们一点也没有攻击里面的黑色素细胞。
也就是说,整个免疫反应完全没有办法进行了——白癜风的进展被终止了!
“这就证明:响应IFN-γ信号的细胞对于白癜风的发生和进展至关重要!”徐子健冲到陈婷办公室,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你就继续加油吧!” 高兴之余,陈婷也提醒徐子健:现在才走了一半,后面要干的活多着呢。接下来,还需要用小鼠遗传学实验进一步验证是不是成纤维细胞在白癜风进展中有招募功能,以及具体的招募方法。
徐子健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后续的皮肤移植实验进一步表明:之前的研究中被认为很重要的神经,可能不是导致白癜风对称分布的原因——皮肤内的基质细胞才是起决定作用的细胞类型。
正当实验进行到最繁忙的阶段,徐子健感觉不对劲了。
7
做着做着,徐子健感到之前的兴奋劲儿消失了
从2018年9月开始,徐子健和陈道明对之前做的所有单细胞测序结果进行精细分析。
经过三个月的数据分析,他们又获得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发现:白癜风病人的成纤维细胞大量表达IFN-γ信号通路下游的基因。根据以往的研究,干扰素IFN-γ下游基因起关键调节功能的转录因子是磷酸化的STAT1转录因子 “pSTAT1”。
其后,他们又在白癜风病人皮肤中做了pSTAT1的染色实验,结果发现:在白癜风病人皮肤具有pSTAT1的细胞中,超过80%都是成纤维细胞。换言之,成纤维细胞是白癜风病人中最主要的响应IFN-γ信号的细胞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