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晓晨:影谱早期就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机制以及研发团队,企业从诞生之初就有很强的视觉技术基因,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找准赛道、果断取舍、扎实落地,用AI技术手段变革影像生产方式,是我们跑赢经济周期、实现很好的造血能力的关键,也希望新的影像技术革命给整个社会、甚至全球带来颠覆性改变。
很难讲目前女性创业集中的赛道,因为女性已经在各行各业爆发出创造力和实现价值。我们看到女性航天员、女性科学家、女性学者、女性投资人和女性创业者……前两年有个商业现象“她经济”,个人理解在信息革命时代,体能已经不再成为制约女性从业的主要因素,确实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方向,前两年母婴电商、大健康医美、奢侈品贸易等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客群都是女性非常集中的领域。但近两年,大家越来越少地讨论“她经济”,而是更多地提及“她力量”。
在人工智能行业,一项来自清华的《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Women in AI)》显示,女性工作者最多的两个领域为可视化与人机交互,女性比例分别为接近三成和两成,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的 2000位学者中,女性学者数量也相当可观,这从侧面表明,人工智能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打破了许多行业的边界,另一方面女性已经不再被行业所束缚,其才能和力量已深入到最前沿的技术领域。
对于创业新人的建议:
创业从来都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是等在资金最充裕、技术最先进的时候再去动身,也不能等待所谓的“风口”或“洼地”,创业不光是“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艾问:第四问,在创业过程中,您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姬晓晨:“取舍”,相信这也是困扰许多创业者的难题。想做的和能做的,有把握的和该尝试的……人人都想创新,但是如果把想做的事情想得太大,但实际上自己能做什么、该不该做、哪些放弃,如果结合不好,就会导致创新失败和人财物的浪费。所以我要求自己除了做好“创业者”这一天然职能外,还要求自己像个“辅佐者”,要时常听取企业内部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从业者的声音,尊重科学、相信专业,一起向目标进发的过程中,为他们指导方向、提示风险、把控节奏。提前预设出多种结果可能,准备不同的应对方法,同时作出最坏的设想,和伙伴一起前进。
艾问:第五问,很多人备受职场“天花板”的困扰,比如有些女性在生育之后,回归职场,由于短暂脱节而无法接续原来的职级,或者说无法延续原有的势能,您曾经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吗?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姬晓晨:我们所处的人工智能领域对创新力创造力的要求非常高,很幸运得以见证许多非常优秀的女性工作者“二次创新”。其实大家知道,一些女性工作者在参加工作大约5年后会有一个稍微疲乏的时期,也就是创新力的一次平台期,根据科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女性婚育、家庭环境受到改变所导致的,但很多人忽视了度过平台期之后,女性工作者会迎来一个二次爆发的机会。
一项针对女性工作者发明专利的调研数据显示,36-40岁以及41-45岁是女性申请创新发明的高峰期,36-40岁的职业女性中,有30.2%的人申请到创新发明,41-45岁职业女性中,有31.8%的人申请到创新发明。在每年能独立或参与获得各类研究课题和项目以及获得奖项方面,40岁以上职业女性的比例更高,工作21-25年的职业女性申请科技创新发明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女性在技术创新上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