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一个想法就能获得融资,再通过融资去招募团队,然后又获得更多融资,最终用巨额融资把自己变成巨无霸,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创业者白手起家的精彩故事。
这是很多人想要的童话般的初创公司模式,现在几乎已经绝迹。
但是在欧洲,有一家独角兽正在真实地上演这种看上去不可思议的创业经历。
Northvolt,仅仅成立了6年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却已经被认为将会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
直到去年底,它才生产出了打着“Northvolt”Logo的第一块锂电池,但却手握价值总计高达500亿美元的订单,甚至2030年之前所有还躺在PPT上的电池,都已经卖光了。
这让其在投融资领域红得发紫。
根据睿兽分析,这家公司的投资方包括大众汽车、高盛、宜家以及各国养老基金。
Northvolt曾表示,已经通过各种方式筹集了超过65亿美元的资金。
从多个维度看,这家欧洲电池独角兽掌握了“风口”时代的所有流量密码,其中最为显眼的一点就在于,两位创始人没有钱,但却有一个备受追捧的“想法”。
只有一个“想法”,但却开启了一桩大生意
成立仅仅3个月,Northvolt就拿到了一笔超过1000万欧元的融资——没有工厂、 没有电池专家——只有一个想法,或是一份商业计划书。
Northvol创始人的想法之所以吸引到第一笔天使投资,是因为其发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及正确的人身上。
2016年Northvol成立时,当时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大众汽车正因为“尾气排放”造假而焦头烂额,这桩丑闻让大众汽车付出了超过300亿欧元的代价,以应付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各种罚款,以及集体诉讼支出。
也是在这一年,遭受重击的大众汽车推出了一个转型计划“2025战略”,其中主要内容就是要变成一个电气化公司。
时任大众集团CEO穆勒说,这是大众有史以来的最大变革。
这正是Northvolt应运而生的机会。
在正确的时间,还需要一个正确的地点。
欧洲作为人类汽车文明的发源地,主导全球汽车工业顶端上百年,汽车甚至是欧洲标签的一部分。
在大众汽车的总部沃尔夫斯堡(俗称“狼堡”),大多数人的生活与工作都与这个汽车巨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在2017年,欧洲的汽车出口就达到了540万辆,在当年全球汽车价值份额中的占比超过了40%。
这让汽车成为欧洲的支柱产业。
但是大众汽车发生的排放丑闻,让欧洲意识到在机械创新枯竭背景下,欧洲汽车产业正在边缘化。
比如在电动车产业链方面,2016年的欧洲堪称空白。
当时中国有宁德时代、比亚迪,日本有松下,韩国有三星SDI,而美国一直都是各种先进技术的创新高地,甚至最早的锂电池技术也是来自于美国的贝尔实验室。
这些都是实力强劲的对手,因为它们的电池早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所以欧洲迫切希望能够建立起本土产业链,以对抗亚洲电池供应商的崛起。
这种情况下,“土生土长”的欧洲本土企业Northvolt,刚好满足了欧洲有关动力电池行业的所有野望。
2019年以来,欧洲还组织了两个类似于“欧洲电池创新”这样的产业联盟,光是对电池产业链的补贴就超过了60亿欧元。
Northvolt、宝马,以及欧洲设立工厂的特斯拉等,都是这些补贴项目的受益者。
最后一环就是“正确的人”。
皮特?卡尔森(Peter Carlsson)和保罗?萨鲁提(Paolo Cerruti),作为Northvolt的两位创始人,他们和绝大多数创业者相同的一点就在于,冀望于通过向投资人表达一个想法,从而获得急需的融资。
但他们并不是对制造电池一窍不通的人,他们了解电池的制造难度,以及对于电动车的重要性。
瑞典人皮特?卡尔森并非泛泛之辈,他在爱立信、恩智浦等电信巨头工作了差不多15年,是供应链专家。
这些工作经历让他在2011年获得了加入苹果公司的机会。
但在和埃隆·马斯克交谈之后,他被特斯拉在电动车方面的惊人计划折服,选择加盟当时尚处于亏损泥潭的特斯拉。
在皮特?卡尔森的操持下,特斯拉奇迹般地建立了一个由超过300家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体系。
这在当时不可想象——2013年特斯拉一共才卖出了2万多辆新车,这种规模对于大多数核心供应商来说就是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