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点火!”随着0号指挥员一声令下,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在轨执行任务期间,将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接舱段到访空间站。他们将成为实施并见证空间站在轨组装与建造的“中坚三人组”。
整个发射过程非常顺利,航天员精神饱满,“感觉良好”。他们进驻核心舱后,将开启为期6个月精彩绝伦的“太空之旅”,在太空度过中秋和国庆。

图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庄嘉靖 摄
三舱组建国家太空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和神舟十三号任务相比,神舟十四号任务将实现多个首次。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和地面配合完成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气闸舱出舱等相关功能的测试工作;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2至3次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十余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等。
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今年年底完成T字形构型建造,舱内活动空间超过110立方米,将配置2个航天员出舱口和1个货物气闸舱,并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
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差期间”,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搭载3名航天员访问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轮换”。届时,我国空间站将实现6名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
航天员将首次从气闸舱出舱
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任务是极为复杂的,对航天员的应急和故障处置能力要求,也比以往更高。
此次任务,航天员将首次利用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舱,之前出舱活动都是从核心舱进行。根据计划,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进行两到三次出舱活动,并且除了使用问天实验舱的小机械臂出舱,后面还会用小臂和大臂的组合臂出舱。
与已随天和核心舱入轨工作的大机械臂相比,小机械臂更加精巧,小机械臂的重量和长度均约为大臂的一半,负载能力约为大臂的1/8,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也更加轻巧,小臂的运动和操控灵活。
后续需要在舱外安装的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上行至梦天舱的货物气闸舱,通过组合臂的抓取和转移,完成在舱外载荷平台上的安装。小机械臂也可实现独立舱外爬行,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支持、舱外状态检查等任务。
三名“75后”12年相伴默契足
二度飞天的指令长陈冬、再叩苍穹的刘洋、首次出征的蔡旭哲,今天搭乘神舟飞船开启飞向太空的旅程。
三名航天员都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0年同时进入到航天员大队,都是“75后”,年龄相仿,彼此配合非常默契。指令长陈冬笑言,三个人相伴12年,在一起工作训练生活的时间比家人都多。任务期间,航天员会经历九种空间站的构型,要经历五次交会对接、三次撤离、两次转位实验,还有机械臂的实验等,乘组三个人在任务分工和能力上互为备份。此外,乘组还要互相配合,开启太空授课,开展一些其他的空间教育活动及公益活动。
在抵达发射塔架后,陈冬、刘洋、蔡旭哲竖起大拇指,齐喊:“我们北京见。”我们等待着英雄凯旋。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