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人类探测火星那么多次,为什么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06-12 火星   土壤   地球   人类   美国   探测器   月球   表面   生命   国家

有人说人类之所以不敢把火星表面土壤带回地球,是科学家怕火星存在地球上不存在的未知微生物,以免带回地球引发不可控的生态灾难。而实际上中美两国都有带回火星土壤的时间表,而且咱们国家也有领先美国首先在世界上带回火星土壤的可能!至于人类现在没有带回火星土壤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火星表面的未知微生物,而是另有奥秘。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火星上是否真的存在生命至今仍然是个谜,但是已经有很多火星疑似存在生命的证据,其中还有咱们国家的一个科学发现。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人类早在1997年就把探测器送到了火星表面,而且从那以后,又陆续发射了好几个探测器进入火星表面,这些探测器甚至传回了火星表面非常清晰的照片和表面的声音数据,与之对比的是,人类早在1969年就可以带回月球表面的土壤,而直到2021年,人类仍没有带回火星表面的土壤,那么原因到底是为何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说明以下几个方面: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1、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

与探索月球不同的是,探索火星难度更大,更具有挑战性。火星是人类已知的、在探索范围之内的最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球,因此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非常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与第一次登月就大获成功不同的是,探索火星的过程并不顺利。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先是航天领域的先行者,航天大国前苏联,在1960年就发射了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到今天60多年过去了,前苏联和俄罗斯一共发射了将近20次火星探测器,但是没有一次能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并开展科学探索,更不要提在火星表面取样并返回地球。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再一个就是航天第一强国美国,1964年,美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水手三号以失败告终,同年10月,美国的水手四号才成功略过火星表面并传回了火星近距离图像,但是这个探测器并没有在火星表面着陆。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直到1975年7月20日,美国的海盗一号探测器才第一次登陆火星表面,随后的几十年内又发射了海盗二号,火星探路者号,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好奇号,洞察号,毅力号等几个火星探测器,这九个火星探测器只是在火星表面着陆进行探测,直接在火星上进行各项科学研究,并没有取样返回地球。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截止今天世界上只有十个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过火星,美国有九个,另外一个就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其他国家的要么只是发射了火星轨道探测器,要么目的登陆火星表面的探测器计划以失败告终,这些结果充分显示了火星探测的难度之高。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此人类目前仍然没有带回火星表面土壤的原因就是目前人类的技术仍然不够,即使是1969年就成功载人登月并取样返回的美国也做不到这项成就,至于有人说是怕火星表面的未知生命,其实科学家更希望带回火星表面的土壤进行详细的科学研究,而不是害怕火星表面土壤。之所以这样有两个原因: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1)即使是火星土壤中存在未知生命,人类目前的保存技术足以保证土壤在运输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封闭,根本不会有泄露的问题,毕竟月球采样技术已经经过了实践验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也是十分周密安全。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2)人类已知的一些研究有一些火星疑似存在生命的证据,但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直接将土壤带回地球,利用地球上最先进的大型仪器进行详细研究。而由于火星探测器体积有限,这样的实验在火星表面进行得并不充分。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sO5拜客生活常识网

2、人类发现的火星疑似存在生命的证据

科学家通过一些太阳系的常规研究,得出火星曾经和地球一样比较适合生命的存在,当然这里的生命并不是指高达发达的文明,而是指一些简单的微生物细菌等等。但是这个研究仅限于火星具备存在生命的环境条件,并没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相关阅读:

  • 印度为什么比中国先登陆火星(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
  • 申猴 五行,戊申猴五行属什么
  • 为何人类对火星如此执着?火星曾有过“生命”吗?
  • 月球有可能偏离轨道,“坠落”地球吗?
  • 十二星座周运:白羊座运气向好,巨蟹座灵感爆棚,狮子座面临
  • NASA:建议中国分享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就像阿波罗样
  • 预计
  • “航天青年”牛俊坡:忙完火星探测
  • 火星上发现“一道门”?NASA好奇号拍到的这张照片引发网
  • 首次发现:月球土壤可以帮助人类在太空中制造氧气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