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测试(模块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组成单元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验软件组成单位的正确性。测试对象是:模块。
对模块进行测试,单独的一个模块测试,属于静态测试的一类
测试阶段:编码后或者编码前(TDD)
测试对象:最小模块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测源码)
测试依据:代码和注释+详细设计文档
测试方法:白盒测试(因为要测源码)
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测试模块里面的参数传递是否正确)、局部数据结构测试(测试变量的作用域范围)、路径测试(if-else 判断必须覆盖所有分支)、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for 循环)
二.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称联合测试,将程序模块采用适当的集成策略组装起来,对系统的接口(白盒测试)以及集成后的功能(黑盒测试进行正确性检测的一种测试。集成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
测试阶段:一般单元测试之后进行
测试对象:模块间的接口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测试依据:单元测试的模块+概要设计文档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
测试内容:模块之间数据传输、模块之间功能冲突、模块组装功能正确性、全局数据结构、单个模块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三.系统测试
将软件系统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时间大部分在系统测试执行阶段,包括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
测试阶段:集成测试通过之后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软、硬件)
测试人员:黑盒测试工程师(对功能测试)
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测试内容: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回归测试(Regression Testing)
四.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有了代码修改后就进行回归测试,根据测试阶段确定回归范围。
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随着系统的庞大,回归测试的成本越来越大,通过选择正确的回归测试策略来改进回归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是很有意义的。
五.冒烟测试
这一术语源自硬件行业。
对一个硬件或硬件组件进行更改或修复后,直接给设备加电。如果没有冒烟,则该组件就通过了测试。也可以理解为该种测试耗时短,仅用一袋烟功夫足够了。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目的是确认软件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后续的正式测试工作。冒烟测试的执行者是版本编译人员。
概念:对核心主干流程进行测试,如果成功,就认为成功
作用:判断是否接受测试的标准,若核心主干都走不通,那么直接打下去
六.验收测试
买到新手机,一般会有7天包退,一个月包换,我们会尽量在7天内把手机的所有功能都试一遍。
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它是技术测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称为交付测试。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向软件购买都展示该软件系统满足原始需求。
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通过之后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包括软硬件)。
测试人员:主要是最终用户或者需求方。
测试依据:用户需求、验收标准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对功能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同系统测试(功能…各类文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