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华为第三批军团正式亮相。承载华为计算机视觉算法及AIoT主要能力的机器视觉团队成功“进阶”至军团行列。此后,华为开始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涵盖了软件开发工程师、图像开发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AI算法工程师等28个岗位。
而最新迹象显示,该军团已经将汽车视觉感知能力作为重点方向之一。华为的这种选择,不禁让人联想到特斯拉。华为难道要走特斯拉那套纯视觉的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路线?华为这种快速的重心转移,到底有何原因?此举又会在国内自动驾驶市场掀起多大风浪呢?
华为神秘军团有了“赚钱”新任务
只用一年半,华为从“门外汉”成为了汽车动力的核心供应商。不过,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可没有这么顺利。
华为的电驱动系统已经声名鹊起。随着问界M5的上量,华为DriveONE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市场有了约2%的份额(2022年4月数据)。
据华为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只是起步,还有本土传统车企、新势力以及合资车企等15家OEM的20余款配套车型会陆续上市。
华为的技术能力再一次得到印证,但汽车圈没那么好“混”,被业界饱受关注的华为自动驾驶业务却走得缓慢,依然难以大面积铺开市场。
使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极狐 阿尔法S(ARCFOX αS)华为HI版售价高达40万元,显然不是走量车型。早前,业界盛传华为已与某欧洲汽车品牌签约,将在后者的国产车型上搭载华为ADS系统(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但目前此事并未有实质性进展。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技术被车企视为“灵魂”,但华为在这个领域的出货渠道似乎非常有限。面临被动局面,华为如今给出了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新答案――开“天眼”。
5月底,华为第三批军团正式亮相。承载华为计算机视觉算法及AIoT主要能力的机器视觉团队成功“进阶”至军团行列。这也意味着,机器视觉这一曾以安防为主的业务板块提升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http://imgq8.q578.com/ef/0614/c42552f2584420c4.jpg)
早在两年前,华为就对机器视觉业务进行过完整的业务描述,将其定位为“万物感知入口、行业数字化抓手、智能世界的眼睛”。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军团要打破现有组织边界,快速集结资源,穿插作战,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个领域,对商业成功负责,为公司多产“粮食”。也就是说,军团要打破隔阂去挣钱。
而机器视觉军团的一个任务引起了汽车圈的关注。
在机器视觉军团成立后,华为开始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涵盖了软件开发工程师、图像开发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AI算法工程师等28个岗位。
![](http://imgq8.q578.com/ef/0614/b806229d3169e265.jpg)
“图像效果场景自适应、弱光/无光场景图像效果增强、人脸/车牌/红绿灯增强算法”、“车辆视觉”等这些与汽车相关的熟悉字眼,出现在了多个岗位要求中。可见,华为机器视觉军团已经将汽车视觉感知能力作为重点方向之一。
当业界聚焦华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整合能力时,华为却在强化视觉感知能力。难道在智能驾驶的发展路径上,汽车视觉感知更容易铺开市场?更容易赚钱?
特斯拉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余承东作为华为终端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他的公开发言,似乎在印证华为的“转变”。
5月上旬,在极狐 阿尔法S(ARCFOX αS)华为HI版发布会上,余承东称,华为ADS将加强对视觉传感器的应用,以快速实现对城市场景的覆盖。另一层面,华为也不会过度依赖高精地图和车路协同。
![](http://imgq8.q578.com/ef/0614/13a0bec516a90f38.jpg)
华为的这种选择,不禁让人联想到特斯拉。
华为难道要走特斯拉那套纯视觉的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路线?华为未必会这样“极端”,毕竟余承东此前还多次提到特斯拉方案存在的缺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未来数年内,华为已经将汽车视觉感知能力作为自动驾驶发展的战略方向。
当国内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已共识多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自动驾驶融合方案之时,华为这种快速的重心转移,到底有何原因?
正如余承东所说,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应该依赖高精地图、车路协同。
“覆盖不全,更新不及时是当下高精地图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场景的扩大,高精地图的‘精度’可以说正在被稀释。”国内某新势力车企自动驾驶负责人杨涛(化名)说道。在他看来,想在城市里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感知定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