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精地图当下的处境,视觉的实时感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然是商业问题,低成本也就成了自动驾驶路线选择的关键因素。视觉感知的低成本,业内有目共睹,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证。就像余承东所说,特斯拉的成功经验可以说给其他车企打了个样。而华为在视觉感知上已经布局多年,依靠自己是可以改善现状的。
机器视觉军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华为的想法。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不依赖高精地图,让视觉感知占据上风。
多家汽车公司瞄准自动驾驶新方案
除了华为,长城汽车毫末智行今年也有类似动作。这也让业内很多人将华为、毫末智行放在了特斯拉的行列。
今年4月份,毫末智行在AI DAY上正式发布了NOH城市版领航辅助驾驶系统。而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便是“重感知,不依赖高精地图。”根据毫末智行CEO顾维灏的解释,毫末智行自动驾驶的进化更多依赖数据智能体系MANA的进步,其中依赖视觉数据感知智能的进化是关键。
![](http://imgq8.q578.com/ef/0614/254bf25d02ad91c9.jpg)
毫末智行希望通过MANA定义和使用数据智能,并借助长城汽车这一庞大的量产平台,对车辆所产生的数亿自动驾驶里程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以支持更大规模的应用。
除此之外,百度Apollo号称成本48万的量产Robotaxi,背后也是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丰田不久前也宣布乘用车要走纯视觉自动驾驶路线,并称有助于降低成本,扩大技术规模;理想L9在宣传阶段同样没有提及毫米波雷达,反而一再强调800万像素摄像头。
![](http://imgq8.q578.com/ef/0614/95d2536f66dc36d3.jpg)
当然,除低成本之外,华为将重心转移至视觉感知上,还能让其软件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视觉感知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对地图高精度的要求。“特斯拉视觉感知能力很强,所以对地图精度要求可以降低一点。”某传统车企自动驾驶产品线负责人王楠(化名)说道,“这是由感知、定位、地图一起协作决定;感知定位精度高,地图精度就可降低;反之地图精度要求就很高。”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电动化进程在加速,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只有在快的过程中才能超车。”这句话用在如今华为身上也再合适不过。华为此时的“转身”,俨然就是要成为一条“快鱼”,通过视觉感知的布局掌握话语权。
曾经“痛批”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的车企以及自动驾驶公司们,面对成本以及其他一些限制因素,如今态度上多少有些偏转。也许它们不会完全套用纯视觉方案,但势必会重视起视觉感知的成本优势。
上游新闻综合自汽车之家、新浪科技、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