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科(化名)在某国家队背景的投资部门供职,且有多年体制内的采购经验,他提到“所有想拿G端生意的服务商,最终都会因为安全性与合规性变得迟钝,买卖越大,就越是迟钝。”
从财报看,金山确实已经告别高增速时代。截至今年一季度,近七个季度平均增速皆在20%以下。不仅付费用户基数低、而且增速从2020年Q2的98.5%滑落至2021年Q4的29.3%,即便付费用户人均消费达到35.8元,可是两千万用户规模撑不起千亿市值。
WPS靠免费击败Office,却很难打开收费市场。众所周知,工具型应用长期困于低付费,而且用户账号缺乏多场景绑定,在不少场景下容易被共享(学名“白嫖”)。对比2019年百度网盘5000万的付费用户规模,WPS付费用户截至今年一季度不过2537万,只有百度网盘的一半。
金山办公老早就解锁了付费功能,而石墨文档的商业化一直小心翼翼。目前个人用户单月9元,包年108元;企业级用户,基础班包年360元/人/年,高级版包年600元/人/年。
石墨文档的困境在于,云端Office面向个人用户的市场,既要直面来自WPS的竞争,而且在企业市场,单靠Office很难赢得客户青睐,尤其是在线协作平台打包了Office、招聘、组织、OKR种种功能后,石墨所提供的服务无论如何都显得异常寒碜。
更重要的是,作为协作平台,不少竞品早已脱离了工具属性,开始走向平台。此外,当下企业更看重协作平台能为自己输出怎样的管理理念,例如理想汽车从用飞书实践OKR,中小学广泛运用钉钉建立家校联系,企微盘踞营销领域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小而美”的模式可能不是在线办公的终极形态。
飞书、钉钉与企微的场景分化
昔日“百度Hi”更名而来的如流渐渐失声,WPS文档有余,协同不足,倒是石墨文档依靠“小而美”,躺在个人应用场景中,向普通用户乞求每月9元。
严格意义上讲,在线办公市场分为三类,一类为个人用户,他们既包括数量庞大的学生,亦涵盖个人文字工作者,例如网文作者与自媒体人。这类用户对价格极为敏感,且付费会员普及率不高。“我就码个字,你却找我要钱?”
第二类为中小企业用户,若干工具型产品对其有极大吸引力,相比个人用户,只要提供低门槛、高效率,它们的付费意愿相对较高。很长一段时间,钉钉靠着低门槛、企微靠着“积木式”的产品矩阵,一度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
第三类为大中型企业,他们不仅对在线办公有需求,而且还希望通过在线协作平台提升效率、转变管理理念,钉钉的“云钉协同”与飞书各有偏废。
整体上,仅仅两年时间,飞书、钉钉,以及目前依然处于散装状态下的腾讯协同办公体系(企微、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基本将企业市场分割殆尽,而且在细分领域上,三者建立了属于各自的“势力范围”。
一款企业协作平台,往往输出着该企业的管理理念。
“腾讯做to B业务的思维决定了它们最终是以散装形态进入市场。”曾科分析称,腾讯一方面考虑到小微企业有不同需求,提供不同产品。另一方面或许是为了以渐进形式,进入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