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先辈们,利用海耳望远镜观测宇宙空间,发现了宇宙许多的奥秘。
这些天文学先辈们包括已逝世的海耳,原本想弄清楚暗物质的特性,为此大力发展观测技术,就为了去明亮的地方寻找暗淡的东西。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没有找到暗物质,却找到了褐矮星,开发出了搜寻系外行星的技术;
找到系外行星,最终研发出寻找类地行星所需的高分辨率仪器,也就驱使这群天文学家们对全天展开快速、深度的巡测。
当日益完善的探测设备、计算机以及数据分析工具让巡天观测成为可能。通过这些观测,天文学家们已找到数千颗系外行星,还看到了越来越多曾经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他们利用这些数据,去探索宇宙的起源。
20世纪中叶的早期观测,条件不如现在如此先进,那些科学家们都要爬到镜筒顶部的主焦观测室,摸黑调整望远镜的指向。那里的环境又黑又冷,空间也相当逼仄,还要顶着巨大的压力。
而如今,帕洛玛天文台上的望远镜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在夜间观测的时候,圆顶再也看不见一个人影了。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大大提高了望远镜的性能,现在的天文学家们还开发出新的设备和技术,能够探测到恒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
但是无论如何,到如今帕洛玛天文台依然至关重要,依然是所有天文学家的心头所爱。

望远镜所观测到的宇宙空间图
《宇宙百年探索》一书,让我们看到有些古怪却也令人敬畏的研究者们如何从原始图像中提取新见解,又是如何与同行竞争、合作,并因此激发起雄心壮志,让观点理论成型的。这本书讲述了宇宙探索的方方面面,从恒星形成与演化到发现类星体,从星系碰撞到黑洞并合,从太阳系形成留下的废石块到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还有天文学家如何打开电磁波观测的新窗口,让我们看到恒星诞生的真相、银河系的核心,还有遥远的类星体。
可以说,这是一本可以供天文爱好者们不可多得的入门科普书。通过此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文学家的内心所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更多地了解真实的天文学家,还有那一望无垠的茫茫宇宙。这本书的确称得上是天文学家的《一千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