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分裂有个临界值,也就是最小的团块质量达到了0:08~150太阳质量的时候,这些团块才会逐渐停止分裂,并通过能量的聚集使密度加强,而且还会愈发的聚拢。
那么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这些星际团块自身就会发生热核反应,于是恒星就处在了高度的内部压强环境下。
它们不再向内坍塌,反而会因为热核反应得到了更多的能量。这时恒星就慢慢地被孕育出来,所以你看那些星际尘埃在视觉上显得十分浪漫。
但在科学家眼里,它们统称为分子云,这一物质是恒星的孵化所。
如果把恒星看成是一个白白胖胖的胎儿,它在妈妈肚子里需要得到营养,那么分子云就相当于是母亲给孩子的子宫。
分子云里面有大量且充足的气体,而且还有很多的星际尘埃,这就相当于是给恒星被孵化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当分子云里的星际尘埃吸收到了自己所处环境内的高能分子后,它们就得到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力量。
比如说这时它们能免受攻击,避免被攻击后破碎。接下来分子云就产生大量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而这些星际尘埃在反应过后所积累的化学元素也变得越来越多。
那么恒星在这时被孕育,它能够得到的营养也就变得很充足。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时间,一颗恒星就快诞生了。
但是在宇宙中会有不同质量的恒星,那么科学家又是对于这些恒星如何定义的呢?
按照质量来看,大于太阳质量8倍的被统称为大质量恒星。小于太阳质量三倍的被统称为小质量恒星,处在中间的就是中等质量恒星。
恒星诞生后,就慢慢从童年进入了青壮年,这时候恒星会显得生命力非常磅礴。它会稳定地燃烧下去,因为宇宙中的每颗恒星都不一样,它们的质量也有所差异。所以有些恒星可能会燃烧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都可能。
毕竟它通过自己的内核反应,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自己能量,这也给其它围绕在该恒星周边的天体提供了营养。
这像是一代代的传承,也像是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它们显得零散却又统一,浪漫但又现实。
循环往复
经历了童年和壮年,恒星也必将会走进晚年。它来自于星云,也终将回归于星尘。
太阳的燃料始会消耗殆尽,这时它的生命就会走向终结。据科学家的预算,太阳会在4亿年后,因为将内核中含有的大量氢元素逐渐耗尽了,它内部的聚变没有能量提供补给,因此反应效率变慢。
而太阳周边所给它施加的压力和自身的引力,于是太阳会处在不稳定状态下,首先体积会慢慢膨胀。
时间让太阳最终变成了一颗红巨星,它虽然还能依旧发出淡淡的光和热。
但那时的太阳生命显得非常微弱,而且胃口还特别好,它会逐渐吞噬掉靠近自己的一切天体,比如说地球,在那时也会被老年化的红巨星一口吞掉。
可红巨星阶段并不是太阳生命终结的最终方式,由于其核心在发生新一轮的核聚变,它就逐渐变成了一颗碳球,不仅无法释放出新的能量,而且它自身也会承受不住压力开始向内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