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虽然人类早已停止了战争,但诸如交通、工程等事故,仍然会使很多人受到伤害,可由于人体恢复能力有限,很多受伤的人即便最终痊愈,后遗症仍旧会伴随一生;另一方面,即便受伤的人受到了救治,肢体可以恢复正常功能,但遗留下来的疤痕却根本无法消失,这就使得很多人因为一次大伤,落得了毁容或是残疾等境地。
不得不说,在怀有了对未来报国的期待后,王琳在博士攻读阶段可谓是“火力全开”,在6年间,光是论文她就发表了80余篇,而在这其中,年幼时养殖的蚕宝宝,无疑也为她对创伤修复的理解加深了一步。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对蚕丝的亲切,王琳捡起了实验室中,蚕丝提取后的废料“丝胶”,并自顾自的研究了起来,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在显微镜下,这种被当做生物废料的“次品”,竟然有着极高的粘合能力,而在她将受损的动物皮肤与丝胶结合后又发现,该材料不仅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反而还能激发动物细胞内的某种蛋白,使其恢复成受伤前的样子。
这一观察结果立刻就轰动了科学界,毕竟在此之前,能达到有如丝胶的“缝合”效果的,只有生物体自身的组织,可即便如此,依旧会产生不明显的疤痕。当地政府立即找到了已经成为研究员的王琳,并表示,可以为她提供巨额资金,只要攻克丝胶难题,后续的奖励更是数不胜数,而在研究的这段时间,王琳甚至还可以得到60万美元的年薪。

然而,就在美国将诱惑条件一一列出时,父亲当时的话语又回荡在了王琳心中,恰巧在2011年,我国又发布了一项有关医学人才归国的计划,也正因如此,面对美国的百般挽留,王琳并没有动心,在结束了相关试验后,便回到了家乡武汉,创办了一所创伤恢复研究院。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咱一开始聊到的,在攻关了将近10年后,王琳完成了丝胶的研究。聊到这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作为生物医学界的废品,丝胶是如何做到将受损机体恢复如初的呢?

其实丝胶的主要功能,是其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提供的。一般来说,当机体受伤时,受损最严重的就是破损处的一些神经,而为了尽快修复受损神经,维持原先的功能,医生通常会考虑神经移植的做法。然而,这样的治疗手段只能保证一定的功能性,无论是美观程度,还是康复程度都无法保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