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安琪
编辑 | 苏建勋
自动驾驶领域,又一起惨烈的事故发生。
8月10日,宁波一处高架桥,一辆小鹏P7以80km/h时速毫无预警地撞上一辆停放着的故障车辆。视频现场显示,车辆尾部严重损毁,位于车尾后方的车辆检查人员被撞飞导致身亡。
从疑似该小鹏P7肇事车主的聊天记录来看,事发时车辆处于启用LCC(车道居中辅助)功能状态,但车辆没能识别前方静止车辆,也没有任何预警,加之自身处于分神状态,导致车祸发生,车主轻微擦伤。目前,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小鹏汽车也已回应:经核实,8月10日下午,宁波一车主驾驶车辆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发生人员伤亡。我们为本次事故中不幸离世的遇难者感到悲痛和惋惜。目前交警部门已经立案处理,门店已第一时间已前往现场协助处理。我们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
质疑故事的声音很多。有人认为事发时被撞车辆停放不够规范,但也有网友表示,从流传的视频来看,被撞者是在调整警示筒的过程中被撞的。具体事发经过还需要交警进一步公示。
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是小鹏P7以及P7肇事车主。
从网传的聊天记录来看,小鹏P7车主称,以前也遇到过紧急情况,车辆是有预警的,但这次没有预警。社交平台上对此事的评论也无一例外地走向“两个千万”:驾驶员千万别过度相信辅助驾驶,千万别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
有网友指出,小鹏汽车用户手册和培训中都明确告示了LCC功能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无法识别静态物体,需要驾驶员时刻注意并接管车辆。
类似的案件也曾发生。今年4月,也有一辆小鹏P7在国道上开启辅助驾驶后,撞上了前方一辆侧翻车辆。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小鹏官方当时的回应是:初步判断为车主在使ACC+LCC(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辅助)过程中,没有保持对车辆前方环境的观察并及时接管车辆所致。
言下之意,车主没有遵守手册内容,发生事故不能怪车企,只能用户背锅。
这已经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一种怪象:每次有辅助驾驶事故发生时,都有声音跳出来表示,车企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都是用户没有及时接管车辆惹的祸。这种逻辑就像苛责“女孩子遇到危险是因为半夜出门”一样,因为女孩子不够警觉,才导致坏事发生。
这也是自动驾驶行业一贯吊诡的地方:往往在过度宣传、悲剧发生之后,才会强调当前功能还处于辅助驾驶状态,驾驶员是最大的责任人。
诚然,在现有法律层面,驾驶员需要为自身驾驶行为负责,并非全然无辜。但事实上,用户才是自动驾驶过度宣传背后的最大受害者。
小鹏和车主,该负什么责?
LCC(车道居中辅助)是目前小鹏P7肇事事故中最大的焦点。
小鹏汽车用户手册中,车道居中辅助是“一项舒适性辅助驾驶功能”,通过配置单目摄像头+前置毫米波雷达,辅助驾驶员控制方向盘,持续将车辆居中在当前车道,前提是在激活自适应巡航(ACC)功能后,LCC才可使用。
该功能属于最基本的L2级辅助驾驶范畴,不属于小鹏汽车当下最热门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NGP(高速路上实现点到点自动驾驶)。
据36氪查阅,小鹏用户手册中ACC+LCC使用警告长达52条,列举了各种系统可能无法工作的场景,其中就包括可能无法响应静态障碍物。
也有小鹏汽车用户表示,车主首次使用培训时,小鹏汽车曾表明ACC+LCC无法识别低速或静止的工程车/清扫车、横停的事故车、凸出的隔离带或者水泥墩等,需要车主立即接管车辆。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进告诉36氪:车企在用户手册中列举了系统可能无法工作的情况,尽到了初步的告知义务,也确实规避了一定风险。但现实情况是,很少用户真的会在开车之前特意去看说明书,时刻牢记哪些工况才能开启功能。“用户手册往往会束之高阁。”
在现有法律层面,驾驶员需要为自身驾驶行为负责。至于小鹏在这起事件中有没有责任?王进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技术鉴定。
他表示,被撞车辆虽然静止,但车尾还有人员走动,这种情况下车辆系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有没有起作用?这些需要进一步技术厘清。
据了解,小鹏P7拥有前向碰撞预警、紧急制动AEB功能,能对即将发生的碰撞发出预警和采取措施,但这次事故中预警和制动功能都没有生效;同时车内的DMS(驾驶员监控系统)也无法检测到驾驶员的分神状态,驾驶员没能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