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韦世玮
编辑 Lina
9月1日,部分海外大算力AI芯片限制销售的新闻再度引发了市场对国产AI芯片的关注。
随着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行业加速发展,这些对算力及性能要求高的场景,迫切需要更大更充足的算力来满足繁杂的计算任务,因此大算力AI芯片也成为支撑这些领域成熟发展的关键。
实际上,自人工智能风口爆发以来,我国逐渐涌现出一批大算力AI芯片创业公司,这些玩家进一步推动着国产芯片行业的自主化,亦是我国科技硬实力的新锐力量代表。
以下为代表性国产大算力AI芯片创业公司(按成立时间排序):
01、地平线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车规级AI芯片前装量产的公司,通过自研AI专用计算架构BPU(Brain Processing Unit),地平线构建了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征程系列芯片,以及面向AIoT领域的旭日系列芯片两大产品线。其中,公司于2021年7月发布了全场景整车智能中央计算芯片征程5,单芯片AI算力达128TOPS。
截至去年底,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已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片。同时,已公布搭载地平线征程芯片的有长安UNI-T、奇瑞蚂蚁、智己汽车、长安UNI-K、广汽埃安AION Y、东风岚图FREE、江淮汽车思皓QX等车型。
2021年2月,地平线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达9亿美元。
02、天数智芯
天数智芯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8年正式启动7纳米通用并行云端计算芯片设计,是一家GPGPU高端芯片及超级算力系统提供商,瞄准以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数据驱动技术市场。
2020年12月,天数智芯成功点亮国内第一款7nm云端训练通用GPU产品“天垓100”,并于2021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截至今年3月底已实现销售订单近2亿元。同时,公司的第二款产品7nm云边推理芯片“智铠100”也已在今年5月成功点亮。
今年7月,天数智芯宣布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C+轮及C++轮融资,C+轮由金融街资本领投,C++轮由厚朴投资和旗下的厚安创新基金领投。
03、寒武纪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主要开发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厂商和产业公司,为互联网、金融、交通、能源、电力和制造等领域的复杂AI应用场景提供算力。
目前,公司已推出辐射终端(1A处理器,1H处理器,1M处理器)、边缘端(思元220芯片)、云端(思元100芯片,思元270芯片,思元290芯片,思元370)等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保持每年推出1-2款核心产品的节奏。
2020年7月,寒武纪顺利登陆A股,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04、黑芝麻智能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和平台研发企业,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包括基于车规级设计、学习型图像处理、低功耗精准感知的自动驾驶感知计算芯片和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黑芝麻智能以两大自研核心IP为切入点,已推出华山A500,以及华山二号A1000、A1000 L和A1000 Pro四款自动驾驶芯片产品。其中,华山二号A1000芯片已完成所有车规级认证,并在今年4月投入规模生产,开始向行业客户持续发货,将于2022年内实现量产上车。
今年8月,黑芝麻智能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武岳峰科创领投,兴业银行集团、广发信德、汉能基金等机构跟投。至此,公司已完成C轮和C+轮全部融资,募资总规模超5亿美元。
05、墨芯人工智能
墨芯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提供云端和终端AI芯片加速方案的芯片设计公司。通过优化计算模式,公司支持全面稀疏化神经网络开发,提供超高算力、超低功耗的通用AI计算平台。
墨芯的第一款双稀疏化芯片Antoum是高性能通用可编程芯片,针对云端人工智能推理场景,支持高达32倍稀疏率,广泛支持CNN、RNN、LSTM、Transformer、BERT等网络模型和浮点、定点丰富的数据类型。
今年1月,墨芯完成了数亿元A轮融资,由基石资本、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领投,同威资本、华盛资本、及深圳天使母基金跟投,资金主要用于首颗芯片量产以及稀疏化生态系统的拓展等。
06、燧原科技
燧原科技成立于2018年3月,主要聚焦AI云端算力领域,提供自主创新、全栈自研、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AI训练和推理产品,可广泛用于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泛互联网、传统行业及智慧城市等多个人工智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