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空”星体是这样形成的,那么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可能也不例外。2014年发现了“天空”星体的布伊说,这可能意味着,太阳系某些部分的形成速度比先前认为的要快得多,“围绕太阳系如何形成,‘天空’星体已经改写了教科书”。
需更多发掘
迄今观测到的情况让科学家们更加渴望近距离研究另一个柯伊伯带天体。“新视野”号目前仍在柯伊伯带穿行,但要识别一个新天体并安排一次“会面”,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个探测器目前距离太阳53个天文单位。它正在靠近柯伊伯带的外缘。几组天文学家正在利用世界各地的望远镜寻找会与“新视野”号错身而过的柯伊伯带新天体。布伊说:“我们当然会寻找。我们最希望的就是从另一个天体旁飞过。”
通过用地球上最大的几台望远镜来观测柯伊伯带,天文学家还将获得柯伊伯带的广角图像。利用位于夏威夷冒纳凯阿火山———朱伊特和刘丽杏就是在那座山上发现了1992 QB1———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天文学家最近圆满完成了“外太阳系起源巡天”任务。该任务记录了800多个此前不为人知的柯伊伯带天体,使已知的柯伊伯带天体总数达到约3000个。
麦格雷戈说,这项编目工作将揭示这些天体绕太阳运行的有趣模式。柯伊伯带天体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她说,这说明,这些天体过去曾受到引力的猛烈推动。
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推动它们的天体非太阳系内的气态巨行星莫属。在21世纪头10年中期,科学家首次提出,在太阳系历史的初期,海王星和土星等行星可能曾将一些天体推向或推离太阳。麦格雷戈说,这种活动可以解释许多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为何惊人地相似。她说:“这些巨行星搅动了太阳系外层的所有物质。”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天文学家梅格·施万布说,若要完善太阳系的早期历史,需要对更多的柯伊伯带天体进行观测。研究人员预计,定于明年开始的一项天文学新研究将再找到约4万个柯伊伯带天体。人们正在智利中北部建设薇拉·鲁宾天文台。它将每隔几晚就用其32亿像素的摄像仪器反复拍摄整个南半球的天空,持续10年。施万布说,这项名为“时空遗产调查”的任务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早期太阳系演化过程的认识。施万布是“时空遗产调查”任务太阳系科学合作组织的联合主席。
朱伊特说,想想我们接下来能从柯伊伯带获得什么令人兴奋。他说,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技术的进步,未来获得更多发现是可能的。他说:“用现代摄影仪器拍摄的一张照片抵得上用1992年的设备拍摄的约1000张照片。”
不过,朱伊特说,即使我们将对太阳系内的这一遥远区域进行更多发掘,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些敬畏之心。他说:“这是我们迄今观测过的最大的一片太阳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