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本地生活就职时候的他,也与灵活用工与就业这一领域息息相关,“我当时负责的业务模块之一,就是让外卖骑手在闲暇时间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来增加双方的收入,而这种不仅以外卖配送为主的作业被我称为错峰非配类业务,其逻辑就是让外卖员在餐饮配送的波谷时段,去从事一些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去附近的地点拍个照验证下地址、去医院排队挂个号、甚至帮腼腆的小伙向心仪的姑娘送束花,骑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仿佛三头六臂,你可以拜托他帮你做很多事情,所以被我们称之为‘万能蓝骑士’。”
的确,灵活用工与就业这个领域,是一片不争的蓝海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O2O平台采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业务细化:网约车司机、自媒体达人、快递外卖员等等,而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灵活就业这一形式,数据显示,2021年,逾六成(61.14%)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且多数企业采用了两种以上的灵活用工类型。与2020年的调研结果相比,我国灵活用工比例上升了5.46个百分点。
在这一趋势下,阿里、美团、腾讯、顺丰等一线互联网大厂都在积极开发有关灵活用工的业务,在一线城市耳熟能详的“众包”就是典型的灵活用工与就业。
02 不拘泥于眼前,勇敢选择创业
有人说过,“从阿里出来的互联网创业人,心里大都有个平台梦。”杨亚奇也是。他有着非常丰富的互联网平台运营知识,同时又有多年的软件产品设计、运营与业务管理经验,还可以找到必备的技术、财务、法务支持,于是创业的念头抑制不住,“既然手里有牌,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平台呢?把烂牌打好才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之一。”准备“出厂”的杨亚奇这样对自己说。
2021年6月,杨亚奇离开了那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做出了影响至今的决定。从组建团队开始筹备,杨亚奇考虑找最熟悉的并且有过共事经历的伙伴,来自字节巨量的算法、来自森亿的开发、来自恒生的渠道、来自腾讯的推广、来自京东的业务、甚还有来自安永帕特农的咨询顾问…至此,一个“草根”创业团队,算是七拼八凑的建立起来了。“看起来就像一盘大杂烩,一群虾兵蟹将凑齐了。”杨亚奇说,团队中除了包括他在内的三位,其他伙伴都是兼职的形态入局,定期的头脑风暴与业务会议是他们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之后的必经之事。
在杨亚奇的眼中,斜杠本身的意思就是一群不再满足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多元职业、多重身份的多元化生活的人群,可以各自抒发零散的优势来做大事,基于这种思维而组建的斜杠帮帮的创始团队,完美诠释了这一理解。
“你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撮合交易平台,我们将简单的人力服务聚合到一个平台上,用任务发包式的形式,为双方做担保交易,同时做到交易过程标准化、安全化。我们觉得这样的平台很有搞头,难做是肯定的,毕竟这个年代,好做的事都被人做完了;但好在我们足够专业,这一领域足够新潮,如果有资本的合适加持,快速做出些东西不是什么难事。”起初,对于自己的构想,杨亚奇当时很有底气:“准备做这个项目之前,来自阿里、腾讯、顺丰的一些资源可以嫁接来使用,互利共赢,而且产品的设计与使用也非常贴合这一业务形态,未来看起来是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