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斜杠帮帮正式拿到了工商执照,整个团队兴致勃勃地开始开发App,构建产品的底层架构,打磨功能和运营细节。同时拿出了所剩不多的推广预算做商业模式的小范围跑通,希望等融资增加后,大范围推广获得较好的增长状况。
但很快,杨亚奇和他的团队的第一个“坎”就来了。2021下旬伊始,号称“史上最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落地,法律的保障对于公民隐私保护起到重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平台用户获取的合规成本,毕竟,想从0开始做流量,对于这样一个创业团队的资金来说,几乎不可能。
紧接着,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原则上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的竞争环境,防止互联网行业“流量成本”被越烧越高,削弱大厂之间的竞争壁垒。但对于刚刚落地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政策来说,受伤的只有像斜杠帮帮一样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人头部企业没法给你注入流量,靠团队自己的那点钱想嫌弃浪花难上加难,更何况我们也不是做内容出身,流量密码的探索可遇不可求。”杨亚奇说。
从初衷看,斜杠帮帮主要把曾经广泛分布于群聊、线下的“简单帮个小忙”挪到了线上,由平台来撮合双方用户提供一个相对规范的服务体验。但这样的过程,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研发、运营和推广,更需要用户对于大量边缘行为的数据进行开放,显然这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难于登天。
典型的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头部企业因受到“反垄断”的监控不敢轻举妄动,需要释放与主营业务不强相关的萌芽,这种行为不难想到,他们必须自力更生。
原以为的强劲资源未能如约而至,对于平台的运营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整改。这让杨亚奇受到了第一次重大打击,但他不想就此放弃,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创业,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投入进去,只为了在既定的时间交出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
而后的产品运维、公司运营、推广获客……对于互联网创业来讲,这里每一项都是烧钱的项目。以他们自己的财力将钱扔进去,连个水花都砸不出来。
这段时光的艰难,远不止此。拖欠房租、借钱发工资、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杨亚奇甚至在自己打零工来养活公司。“不瞒你说,送快递送外卖,网约车修电脑,或者给人做咨询做软件,要不是考虑到身体实在是吃不消,晚上就去干代驾了,总之,那会儿的我什么赚钱我就做什么,不过这也没错,毕竟创业的本质就应该是追着钱跑嘛。”一个希望做灵活用工经济平台的创业者,最后自己为了公司不得不身体力行打“零工”,这样的创业剧本是谁也不曾想到的。
在没有大厂的资源加持下,煎熬,就成了常态。
在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诸如“帮忙线下漫展化妆”“帮我虹桥机场接人”“帮我抢菜”“帮我剪辑视频”“帮忙早上喊我起床”……一些有趣的帮忙服务,不断在平台涌现。眼看这一切逐渐走向正轨,团队成员也扩大到了15人,也是这时申请到了创业基金会的天使基金资助。尽管没有迅速走红,但也算是一个获得客户认可的“小而美”的生意。但天往不顺人意,杨亚奇刚对全年的业务做完规划,上海疫情爆发了。
近三个月疫情带来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在此之前,斜杠帮帮的大部分交易都是在线下进行,业务一下子都停滞了,而之前签署的基金会资助款也因此不得不拖长,原本快敲定的重要客户合作也暂停了,失去了收入来源的斜杠帮帮,第一次体会到现金流压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