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参加央视《云顶对话》的视频先导片,其中他在谈到造车时表示:小米造车是一个被逼出来的决定。
雷军表示,现在的风口在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成为了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不干,就落伍了。对小米而言,造车是大势所趋,别无选择。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如今互联网产业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各家公司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而汽车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与正处于新四化变革的契机,让众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下海。
当然,除了小米,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苹果等科技巨头,都在布局造车领域。只不过,造车并非易事,前期巨大投入、激烈竞争环境、造车经验、人才、资源的不足等都是互联网公司造车必须迈过的坎。所以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看着很诱人,但是想吃到嘴里并不容易。
为什么科技巨头都想造车?
新时代造车最早是以PPT闻名的行业,当时造车新势力的车还没有量产PPT就先出来了,然后创始人去拉投资,至于新车能不能造出来是多年后的事情。所以,当时人们给造车新势力一个很形象的描述:“要造车,先画饼”。
最初科技公司并没有参与到造车领域,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科技企业怎能错过这次机会,于是就开始跨界造车。就比如华为之前曾说过绝不造车,但现在却联合造车企业,不仅出方案,还成立汽车品牌,积极参与造车忙得不亦乐乎。从“打死不造车”到“真香”,到底是什么让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转变了战略布局呢?
这个还要从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说起,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20%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2531.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有136.7万辆,占比5.4%。从5.4%到20%的过程,也是接下来五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发展空间非常有想象力。
而在最近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预计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达55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6%。现在看来,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大概率会在今年提前三年实现。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发展的速度很快,相比其他行业都更有前景,并且汽车与科技巨头的业务关联度更高,所以科技巨头们不论如何都要抓住这次机会。
不仅科技公司积极参与电动智能汽车的制造,传统的汽车业也纷纷向电动汽车靠拢,当然这不是传统车企一时起兴拍板做出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战略布局。
除了市场份额让科技巨头垂涎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技术更有吸引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科技公司为什么要进军自动驾驶领域?因为他们必须这样做,”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这样表示。到2030年,汽车无人驾驶市场将超过2万亿美元,这市场将很难被忽视。届时,全球预计有超过5800万辆汽车实现自动驾驶。
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25年左右于消费者中大面积普及。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巨头也想在自动驾驶方面投入,为了把握住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投身于汽车业也不太出人意料了。所以,2025年将会是一个分水岭,也是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一决高下的时刻。
当然,科技巨头选择进入造车领域不只是为了卖车。智能汽车与科技公司密不可分,好的电动车并不仅仅意味着能源的改变,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化,就像触屏的出现让手机进入智能时代一样,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能源的改变相当于手机的触屏,而OTA不断升级能让汽车更智能。
所以电动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网联化和智能化,而智能化才是新造车的终极形态。不过,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过,巨头们不得不寻找下一个移动生态,而智能汽车将会是目前最能承载这一想象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