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你有没有好奇过好奇心从何而来?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09-23 好奇心   息差   空腔   拓扑   节点   灵活性   模型   好奇   知识   信息   网络
漫游者的信息存储比信息猎人的更多样化,但信息猎人的信息存储在更少的主题上包含更大的深度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1:图论方法区分信息猎人和漫游者这两种好奇心风格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网络科学的视角来看,将每个信息看成节点,将信息之间的相似性看成连边。那么两种好奇心模式会产生具有不同特征的网络,信息猎人的网络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的平均值小,聚集系数高。漫游者则相反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相关研究中参与实验的149名被试,连续21天每天浏览维基百科界面15分钟,获得上述知识网络。研究者将参与者的信息寻求行为,根据页面之间的语义相似性表示为知识网络,更高的边权重表示由边连接的两个节点中包含的文本相似程度更高。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2:受试者浏览的维基百科界面构成的知识网络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受试者在参与实验之前填写问卷,通过问卷,判定个人由于缺少特定信息驱动的好奇的程度,又被称为剥夺感驱动的好奇(Deprivation curiosity)。该理论来自心理学界,指出人的好奇心是由于存在信息差。个体之间对信息差的敏感度不同,有的人会觉得遇到不懂的不查清楚不舒服,有的人则对存在的信息差视若无睹。结果指出,对信息剥夺越敏感的人,浏览信息的模式越接近信息猎人,其聚类系数更高,节点之间的平均路径长度更短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3. 不同的信息剥夺敏感程度和(a, b)平均聚集系数,及(c, d)代表性路径长度的散点图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心理学中对好奇心来源的解释,还包括追求感官刺激。研究通过对被试每天的日记进行文本分析,判定其追求感官刺激的多少,再将被试浏览维基百科的21天分为三个阶段,试听判断同一人在不同阶段好奇心呈现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追求感官刺激时,个体的好奇心会趋向于“漫游者”型见图4。zFg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突然被传封杀,许晴怎么了?
  • 老人佛系带娃,把3岁孩子培养出超强的专注力,方法简单可
  • 如何让孩子保持好奇心
  • 怎样教小孩识字
  • 儿童节是什么?好吃吗?
  • 路是越走越宽的
  • 如何培养孩子喜欢看书的好习惯
  • 欢迎
  • 思维导图
  • 当外婆要求我严厉管教孩子的时候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