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从他们的财报数据都不难看出,他们并不是很好。
在已知的资料中显示,华为在2022年上半年终端业务也就是其消费者业务收入仍在下滑,华为是这么解释,“尽管终端业务受到大量影响,ICT基础设施业务仍保持了稳定增长,所以要通过客户及伙伴的创造价值,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如今,这里的“伙伴的创造价值”可以等同认为是华为入局汽车行业,包括参与问界、阿尔塔、极狐等品牌。

而小米方面,小米集团发布年报数据也不是很好看。营收方面,今年上半年小米总营收为1,435亿元,同比下降12.84%。在利润方面,小米的净利润只有0.56%,同比大幅下降了94.26%。
这是一个下滑非常可怕的数据,不管是否因为手机终端业务大环境的影响,面对这份数据报告,雷军必然担忧。
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小米汽车,不为过。
小米手机业务在这两年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也可断定小米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众人开始用,“小米手机卖不动或者是小米手机业务缩水“等等词汇来形容当下的小米。所以当手机业务占比重超60%的小米找到其他的利润来源后,或许才有出路。
2021年1月,美国将小米列入了DOD(涉军企业)名单,这无疑对小米海外市场业务拓展也产生了影响。

内忧外患间,雷军彻底下定决心。
但比起华为会和小康合作、百度曾经牵手吉利相比,雷军选择了单枪匹马的慢慢的摸索着如何造车。
一年过去了,在旁人的“快”之下,小米汽车显得不紧不慢。再来看看这个不慌不忙的新晋品牌做了什么?
首先从天眼查APP中显示,雷军已经卸任小米董事长,林斌卸任董事,洪峰卸任法定代表董事经理,新增粤凯为法定代表执行董事经理。雷军卸任了,他要以卸任之身去告诉大家,他对于造成这个事情极为认真。
其次,雷军在年度演讲上强调,“两年内不再作任何关于小米汽车的辟谣和介绍新进展,而是选择合适的时间会对外披露。”

2022年至2024年,时间刚好对上,在小米2021财年报表中披露,首款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而有关车型的唯一披露是,小米准备推出高低端车型,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和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已确定激光雷达供应商为禾赛科技,售价上限超过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