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截至2022年6月,我国已经拥有10.51亿网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4%,其中有10.4亿人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占全体网民的99%,每天的信息发送量超过了几百亿条。仅就电子商务而言,我国更是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成绩,早在2014年,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去年的交易额更是达到了42.3万亿元。
在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仅在我国资本市场,以及香港、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就多达100多家,总体市值达9万亿左右。其中,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市值所占份额最大,超过了50%。
但是,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马太效应特别明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被称为BAT,B就是百度,A就是阿里巴巴,T指的就是腾讯,这三家公司的市值前几年,占到我国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的70%还要多,堪称妥妥的互联网巨头。而阿里巴巴,无疑是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之一,也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平台成长的一个缩影。阿里巴巴集团,是马云于1999年在杭州创立的,当时互联网刚刚传入我国才5年,一群极富战略眼光的年轻人,带领着阿里巴巴一路披荆斩棘,并于2014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更是高达2314亿美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线上交易平台,也是我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更是因此雄霸我国内地首富好多年,并登顶过亚洲首富。
但是,为什么说我们对互联网平台爱恨交加呢?就是因为它们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这些平台把大量的资金投向了虚拟经济,导致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几年实体经济逐渐遭遇寒冬,大家都从网上购物,没几个人去实体店买东西了,而更要命的是,这些平台非常乐于去搞什么娱乐、游戏、社交、社区团购,而真正提升我们国家地位的科技创新、生物制药等领域,他们却兴趣不大。大把的资金没有用在国家最亟需的地方,长此以往,后果会很严重。以至于我们国家在网购、社交、社区团购、短视频这些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芯片等诸多高科技领域,却依然被国外卡脖子。
再比如,一些平台经济的巨头进行无序的扩张,通常的套路就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大笔的资金,就是所谓的“烧钱”,用各种优惠、红包等吸引用户使用它的产品或系统,为了拓展市场、拉拢用户,有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成本。为什么不考虑成本?因为他们要先占领市场,谁的客户越多,谁未来赚钱的潜力就越大。这样的后果就是,这些大型平台由于资金实力雄厚,逐渐形成了垄断,一些后来者、中小平台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市场公平,拉低了市场效率,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国家去年底提出要对资本设置红绿灯,限制资本的随意扩张。
比如上面提到的BAT这三家,在国家出手治理前就一直在不断的通过投资、兼并、收购,扩大商业版图,他们的业务范围涉及电商、软件、文化、物流、娱乐、社交、医疗、教育、金融、公益等诸多领域,并在部分领域形成了几家独大的局面。
但是这种情况最近几年已经不可行了,不仅不被社会所允许、不被政策允许,而且也不被群众所接受,因为你这么大的巨头,你还攻城略地的话,还怎么让其他的中小企业生存下去?其他企业怎么可能抢得过阿里巴巴这样规模的企业?那以后,所有的用户都是你阿里巴巴的用户了,还要其他企业干什么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近几年国家对平台经济进行规范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阿里巴巴作为平台经济的代表,自然是首当其冲。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我国的平台经济比以前更加规范了,所以,最近国家在不同层面也肯定了互联网平台在活跃经济,尤其是增加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