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一向以“高端”形象示人的顺丰,为何屡次在保价赔付问题上“失约”?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顺丰将保价归为一项增值服务,并且给出了不同业务的收费标准。以顺丰快递产品为例,声明价值500元以下:1元/票;声明价值500(不含500元)-1000元:2元/票;声明价值1000元以上(不含1000元):保价费用=声明价值 标准服务费率(5‰)。
红星资本局发现,尽管客户支付了额外的保价费用,但顺丰在保价和理赔的规则上解释并不清晰。
比如顺丰在保价产品介绍一栏提到:“在运输途中,由于顺丰的责任导致托寄物丢损,顺丰按照声明价值和损失比例进行赔偿”。而理赔规则又规定:“理赔时请提供真实有效价值证明,顺丰会结合市场价值和第三方机构意见评估损失价值。”
图片来自顺丰官网
这其中,声明价值、损失比例、市场价值、第三方机构意见评估损失价值,多个名词解释并不清晰,到了真正理赔时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呢?
对此,红星资本局致电顺丰,一客服人员回复称会综合考虑:“我们首先会核实损失金额,保价快件丢失或全部损毁原则上按保价金额赔偿,但要比较声明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关系;部分损毁或短少按实际损失的价值予以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得超过保价金额。”
当红星资本局进一步询问到,是否决定权都在顺丰,有没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保证公平时,顺丰客服则表示,顺丰没有第三方机构,客户是可以委托第三方的。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顺丰提供的保价服务,是由顺丰来履约,也由顺丰来理赔。对此,有市场声音质疑称,顺丰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对此,红星资本局联系顺丰控股方面,截至发稿暂无回复。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陈文明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快递公司与寄件人之间是运输合同关系,具体到合同义务,作为运输人的快递公司在接收货物以后,应当保持货物的完整,中间由于运输原因导致寄件人的损失,应当由快递公司来承担或赔偿。
陈文明律师称,对于购买保价的快件或者邮件,应当按照保价金额赔偿。对于未购买保价的快件或者邮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赔偿。在快递寄送过程中,在某些情形下,即使没有保价,如果能够提供物品的价值证明也有可能原金额赔偿。
他强调,快递保价规则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规则,符合快递公司和消费者双方利益。商家的保价条款,不能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自己的责任、加重或者限制对方的主要权利。
针对顺丰等快递保价理赔难的问题,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告诉红星资本局,理赔难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理赔服务体系不完善,对商品价值认定缺乏专业便捷的服务保障体系,使得消费者与企业各执一词。另一方面,快递面临有些非标物品的寄递也需要细化服务规范。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向红星资本局提到,从中国快递业起步发展时,就未很好地系统规范和设计保价赔偿的相关问题,依然沿用和参考传统的邮政寄递服务保价惯例。当前,确实需要国家邮政局和快递行业协会认真研究快递保价问题,充分结合市场和消费环境,指导行业形成科学合理、模式创新的快递保价赔偿体系,以更好满足发展需要。
保价成为“增收”途径
顺丰快递员透露有20%的提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价赔付争议”背后,保价也成了顺丰“增收”的一部分。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顺丰公司会给快递员相应的保价“提成”。9月15日,在顺丰工作三年的快递员陈阳(化名)告诉红星资本局,“当客户寄贵重物品时,我们都会提示保价更稳妥些,但还是看客户意愿,也不能强求他们保价。”与此同时,陈阳也提到,公司会给快递员保价“提成”,大约是保价费用的20%左右。
顺丰刚刚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总件量达到了51.3亿票。假设有10%的快递选择保价,以最低1元保价费用计算,半年也能增收5亿左右的收入。
对此,红星资本局致电顺丰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跟公司了解情况后再回复。
在陷入保价不赔偿的舆论争议前,顺丰刚刚宣布,从9月5日开始,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同时亮出“派件不上门,承诺必赔付”的服务承诺。用户在反馈意见核实无误后,即可获得5元客户体验保障红包。这一服务将以这50个城市为起点,逐步向全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