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拼多多压榨你们,没有考虑过离开拼多多吗?”挖哥把这个许多用户端质疑的问题抛给了刘先生。
刘先生的回答也很诚实:“为了赚钱呗。”他做得食品生意,货都是有保质期的,需要拼多多这样有流量的平台来周转,要不就烂自己手里了。
刘先生说,拼多多的卖家基本是淘宝过去的,拼多多流量确实不错,尤其是能增加新客户。他目前店铺在淘宝和拼多多的流水差不多,但拼多多用户更下沉,淘宝用户1个人买三单,拼多多三个人买一个,由于拼多多价格更低,目前基本没有利润了。
刘先生对于平台既恨又难舍的矛盾心理,基本代表了拼多多平台上意难平的商户心境。
与其他小商户不同的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刘先生还会去关注拼多多的财报,他注意到在二季度拼多多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董事长陈磊反复强调,目前拼多多并没有将战略专注于盈利能力,拼多多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是取决于一些外部因素,而这些因素大多是短期的。
“我也觉得这样不停给买家发优惠券做补贴,烧钱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终归会出问题。”刘先生说,他个人认为这就类似庞氏骗局,但补贴确实能给平台带来了大量流量,他虽然认为模式难以持续,但作为以电商为生的小商户,谁又能拒绝流量呢?
03
这个模式能走多远?
用庞氏骗局这样的金融术语来评判拼多多的电商模式,目前来看肯定是言重了。
但靠着百亿补贴起家的拼多多,能否将这个模式坚持多久,还是值得探讨的。
业内观察人士箔sir对《独角兽挖掘机》表示,拼多多不少商家都是拼多多从淘宝上挖过去的,淘宝的流量要广告费,拼多多则是借鸡生蛋,把拼多多没有的sku通过淘宝商家来填补空白。拼多多把商家当工具人,赚c端的钱,淘宝则是有成熟的广告体系收割商家。这里没有对错和道德上的高低,只是商业模式的不同。
箔sir表示,简而言之,淘宝倾向于赚b端商家的钱,拼多多则是为了实现弯道超车,所以“忽悠“”淘宝商家过来当工具人,赚c端消费者的钱。拼多多以便宜来吸引消费者,通过各种活动留住消费者并引导他们购物。消费者短期被这些运营手段忽悠,包括砍一刀也好,还是购物提现也罢,这种都是短期愚弄消费者的行为,也确实遭到后续的大面积反噬。
箔sir说,拼多多的策略跟其用户留存模式有关,用户是通过拼多多网上的便宜购物广告进来的,商家奔着便宜流量进来,用户奔着便宜货品进来,这个所谓的电商生态非常脆弱。当有了电商直播(尤其是李佳琦)和更便宜的平台(比如淘特,京东极速版,1688),那么用户就会四散出走。这也是这几个平台用户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挖哥觉得,拼多多一边通过给C端补贴,一边推着B端商户参加活动,压低价格。双管齐下,同样商品,拼多多上的价格想不低都难。低价和向C端倾斜的平台制度,让拼多多获得了大量铁杆用户,也是拼多多巨量流量的基石。只要平台流量有保证,即使商户怨气重,也很难舍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