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害相权取其轻,即使牺牲或者误杀一部分商户,拼多多也很难主动去动自己的基本盘。
但是,这个模式要持续下去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烧钱能否继续?这个好像没啥疑问,没有哪家公司可以靠烧钱做到基业长青。事实上,最近几个财季以来,拼多多不断下调公司的营销费用。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的营销费用为113.4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上季度的47%收窄至36%,达到了历史新低。
二是执行中是否触犯道德乃至法律的红线,引来舆情发酵或者监管出手,平台被自己的制度反噬。尤其是当条件之一的烧钱不能持续时,要维持平台上的低价,势必要增大对平台上商家的“压强”。从商户刘先生反馈来看,他感知拼多多的“压榨”就是从最近一年多开始,跟拼多多营销费用下降的时间线基本吻合。
在本文发布前,传来一个值得深思的消息。拼多多在海外市场上,暂时不会上线类似国内这样的 " 砍一刀 " 功能。据报道,相关人士表示,海外整体的市场环境并不适合拼多多采取类似国内市场的营销方式。如果使用的话,可能会存在着 " 诱导营销 " 和 " 不正当竞争 " 的风险,最终或许会得不偿失。
一位投资圈人士说,拼多多的模式从用户端来说并没有竞争力。第一是低价很难有用户忠诚度,第二是严苛对待商户其实是逆向选择,返款这个体验长期看不是购物的最佳体验,最佳体验肯定是让用户买到对的东西的比例更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