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中国商会和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投资额达30多亿美元,提供了超50万个就业岗位。光是小米一家就为印度提供了不下2万个岗位,甚至其中超过95%的都是女员工。
除了就业和税收外,中国的企业还在印度提供了多种形式服务,比如印度古尔冈铁路的53-54段站点的运维费用就由Vivo印度承包。显然,中国企业带来的好处会让印度官方产生动摇,投鼠忌器,却也没能彻底熄灭它们下黑手的想法。
印度,“端水大师”
或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印度是针对中国吗?这样的手段只对中国用,妥妥的是欺软怕硬。这可就误会印度了。印度不是针对中国,是不管哪国,它都一视同仁下黑手。印度想法:在我的地界,谁都得听我的!
早在2013年,诺基亚就在印度被指控没有足额支付营业税,被开了399.7亿卢比(约合6.351亿美元)的营业税欠税单,诺基亚也因此深陷财务危机。
2021年,印度反垄断机构CCI对亚马逊采取了天价罚款行动,以“亚马逊在投资交易中,隐瞒事实,没有进行公平、坦诚的披露”为理由,要求亚马逊在45天内缴齐20亿卢比(约合2630万美元)。
事实却是,交易另一方未来集团违反了签订的合同中“未来零售集团不得将自己的资产出售给信实集团,还表明若出现纠纷,应当由新加坡仲裁法院进行仲裁”一条。
为了占据有利地位,合同中的信实集团更是直接强制性将诉状递到了印度法院。毕竟信实集团属于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而安巴尼与总理莫迪关系极好。更让人觉得辣手无情的是,罚完款之后没多久,印度开始了督促亚马逊暂停印度业务的操作。
除了诺基亚、亚马逊,英国凯恩能源、美国IBM公司、法国烈酒集团也纷纷在印度遭遇了税务相关高额罚款的“暴打”,而这些手段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不要脸。
印度政府与英国沃达丰的官司从2007年打到了2020年,历经了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甚至最后要到国际仲裁。印度税务部门态度很明确:我说有问题就一定有问题,没有问题我就修改限定问题的标准,让它成为问题。
为此,印度税务局和国会一起修改了税法时效为往前追溯50年,断签了印-荷双边投资促进和保护协议,中止了69个双边投资协议,想发设法要将20亿美元的罚款扣在沃达丰头上。
根据以上案例,显而易见,与国籍无关,任何国家的企业在印度都是“渡劫”。先用各种优惠政策把外资企业吸引过去,等到企业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收割,就像“养肥猪仔好过年”一样,印度政府打的就是让这些企业血本无归的主意。
印度制造?印度敲竹杠
只是,印度的种种操作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它图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出发点才能让印度做出这些短视决定,几乎将全球得罪了个遍?
【扶植本土企业】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这个野心计划。然而跟川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一样,“印度制造”计划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人才、资金、厂房,每一样都是印度需要但是又不够的,所以印度政府大力引进外资企业。
“外企”在印度建设厂房、安置就业,不仅能拉动内需和外资,还能为印度培育出一条完整的生产链来。所以,产业链培养出来后,印度毫不犹豫地开始卸磨杀驴,向这些“孵金蛋”的企业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