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特斯拉有没有听过赵本山老师的一句古话:“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有些时候机器人不如机器狗
1993 年北野宏明(Hiroaki Kitano)教授加入了索尼公司。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 5 年周期内设计出一款机器人。
在北野宏明教授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几年后原型机顺利做出来了。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生产出来的机器人非常笨拙,经常对人的指令错误理解、无法理解甚至毫无反应,而且机器人的故障率非常高,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索尼公司请来著名的营销公司,几个月后营销公司发来新的方案,后者给出的方案草图里,机器人被设计师重新设计设计看起来非常像一只小狗。1999 年 5 月 11 日,Aibo 机器狗横空出世。尽管售价高达 25 万日元,首批 3000 只 Aibo 机器狗还是在短短 20 分钟内销售一空。
这是一款非常可爱的机器狗,很多买家将它当成了真正的小狗来看待,迅速将它接纳为家庭的一份子,哪怕是出现故障去维修了,狗主人们说的也是「它关节有点不舒服」而不是「它坏掉了」。
Aibo 在 2006 年停产前合共卖出了 15 万台,相比一开始的机器人Aibo机器狗算得上非常地成功。
为当时作为机器人的时候,消费者怨声载道。当重新设计成机器狗的时候,即便故障率和指令正确率和机器人相差无几,消费者却更加能够容忍,甚至爱上了这一款蠢萌蠢萌的机器狗,这是为什么呢?
“有时候人不如狗“,这句话在这里没有任何道德含义。当机器被设计成人的时候,消费者对机器人的预期是要机灵敏捷,如果产品无法执行指令,消费者会认为这是一种失败,就无法被取悦。但是当机器被设计成狗的时候,消费者对这块机器狗反应预期就下降了,因为生活中狗狗也会经常犯错,此时犯错不再是一种缺陷,反而变成了一种可爱元素。在这个角度上,设计机器外形的时候人不如狗。

为什么小米的机器人设计成狗的模样?并且取名叫做铁蛋?不仅从外形上设计降格成狗,而且从名字上给消费者一种铁憨憨的感觉。以雷总的段位对经典商业案例肯定有所耳闻,小米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为了降低消费者对这款机器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