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大战“金九银十”!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能否从“涨价潮”走向“降价潮”?丨国庆消费走访
整体来看,这个国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优惠幅度较为有限。遥想两年前,2020年的国庆期间,特斯拉由于新版车型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降低了成本,于是高调宣布降价3万元,掀起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降价潮”。和两年前相比,今年许多新能源车企似乎都对优惠更为谨慎。
上游材料价格高企,年内已出现数轮“涨价潮”
实际上,今年以来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掀起了多轮“涨价潮”。
Wind数据显示,9月30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51.3万元/吨,再创历史新高,较2020年9月30日的4万元/吨,已经上涨了接近12倍。
不过除了碳酸锂之外,其他新能源汽车原材料的价格已现回落。据Wind数据,9月30日六氟磷酸锂价格为30万元/吨,较年初59万元/吨的价格高点已经接近“腰斩”。9月30日,长江有色市场钴的平均价为35万元/吨,较今年3月初57.8万元/吨的价格降低近40%。
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有四大关键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上述碳酸锂和钴,就是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钴用于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而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的核心溶质。
尽管其他原材料普遍降价,但由于碳酸锂在动力电池电芯中的成本占比较高(目前达15%左右),因此它的涨价让下游的正极材料厂商、动力电池厂商乃至新能源车企都受到了不少影响。
为了转移成本提升的压力,今年许多新能源车企都选择了涨价。据浙商证券统计,今年3月以来已经有超过30个汽车品牌上调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包括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哪吒、零跑、赛力斯等等,涨价幅度从1000元到3万多元不等。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成本传导机制的日益通畅,材料和电池环节对碳酸锂涨价的关心程度总体会下降,车企成为了资源涨价的承受方,当然最终是消费者买单。”
上游材料价格高企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许也是国庆期间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并未推出优惠活动的原因之一。
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车企目前仍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亏钱卖车”已成普遍现象:2022年上半年,蔚来汽车净亏损超45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超44亿元,理想汽车净亏损超6亿元。
是涨价“回血”,还是降价促销?这就像一道“要利润还是要销量”的选择题,摆在每个还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面前。
编辑:万健祎
校对:姚远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