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燕南 童海华 北京报道
在城市道路上,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巴士穿梭于车流之中,红绿灯根据车流和人流智能调节时长;在居民区里,无人驾驶配送车可以将快递件送到小区门口,居民可以在无人驾驶零售车购买商品;在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场景,无人驾驶重型卡车有序地托运着货物……
以上的场景正在部分区域成为现实,随着智能网联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交通出行发生了深刻改变。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世界智能网联大会的现场采访了解到,“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辆,较2016年上涨1.5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我国已形成市场规模为引领,技术水平不断迭代,产品功能不断创新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业态,并逐步推动智能网联核心产业从培育期进入市场化的阶段。”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场景的持续扩大以及应用也让全国各地的“智慧之城”的建设加速进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磊对记者表示:“北京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了车路云一体化功能的覆盖。专网已经实现了60平方公里的铺设,未来全市将把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至500平方公里。”
除了北京之外,各地也在扩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道路。9月20日,《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发布,指出将配备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的范围扩大到全市,这也意味着无锡将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全域测试、示范的城市。
“截至目前,全国开放各级测试公路超过7000公里,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部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对记者表示,未来汽车的定义将不仅在于车辆本身,而将成为城市智能化的延伸和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则表示,电动化只是汽车革命的序幕,造福居民,深度改变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
各地竞逐“智车之城”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并最终实现代替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也被认为是搭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
东软集团刘积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路协同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展。“有了车路协同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路况,能识别驾驶员眼中忽视的情况。与此同时,也将让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极大的改变。”他表示。
目前,各地都在有序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致力于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城市。北京市率先在国内设立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适度超前并系统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以及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政策体系。
孔磊对记者介绍,目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圆满完成了1.0阶段和2.0阶段的建设任务。经过两年的建设发展,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示范区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双向750公里的城市道路和10公里的高速路,实现了车路云一体化功能的覆盖。专网已经实现了60平方公里的铺设,分米级的高精度动态地图平台也已经搭建完毕。
他还表示,在此基础之上,北京市将全面加快示范区3.0建设的步伐,推进周边100平方公里的建设并拓展完成全市5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扩区工作。因地制宜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路侧设备建设,根据各区现有条件,结合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开展路侧设备的建设,实现更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平台规划中的第二阶段主体区域土建工程正式启动,预计2023年建成交付使用,主体区域分为开放、半开放和封闭三类测试区,三大区域建设同步推进。广州则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将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和汽车国际贸易中心,支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重庆也提出了新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