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FINN公司还提供了一个数据:
来自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院的一份汽车订阅研究报告指出,到2030年德国新车市场中将有100万辆汽车订阅。其他一些调研公司预测到2030年汽车订阅在德国新车销售市场的渗透率会达到20% 40%。
订阅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德国兴起还有一个背景,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公司会购买或租赁税费优惠更大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司车”提供给员工。使用公司车与自己购车的税费相差很大,因此在德国高端车市场,订阅模式已经占到六成,李斌说,这是蔚来决定在欧洲四国开展订阅模式的商业决策基础。
而为什么在挪威是主要卖车的方式,在这次的几个国家却推出订阅服务,李斌说也是因为当地的税制原因,“就像在挪威,没有关税,这些基础的东西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所以车的价格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可以说,订阅模式在欧洲确实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当然,商业模式潜力并不代表蔚来在欧洲的市场空间。并且相比于领克、极星、名爵等同样采用订阅模式的品牌,目前蔚来的订阅模式价格最贵。
而且,订阅定价相比卖整车从策略上来说又是另外一套盈利的逻辑。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称,订阅做起来以后销量就不好算了。销量的定义有所改变,“我们更看重是它的周转率和满租率。”
李斌说,相比单纯卖车的定价整个体系更复杂,不光考虑整车,还考虑资金的成本,服务的成本。
对于欧洲市场同行都采用的订阅模式,蔚来如何在德国比较成熟的围绕汽车使用权的商业模式中找到突破口,就成了创新的关键。
就在这样的创新和寻找的过程中,李斌称“我们从来不给团队一个销量目标,但每周二都看用户满意度。”而据品驾了解,蔚来初期投入到欧洲市场的车辆可能是几百辆。
图源:蔚来NIO Berlin视频截图
反攻BBA腹地,但不会有太多火药味
在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蔚来是碾压BBA式的存在。同时,蔚来抢占宝马在中国细分市场份额的士气也越来越浓。
此时在BBA家门口,蔚来如何在本土市场与其对决,也让人充满好奇。
图源:蔚来汽车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什么火药味儿。
一方面,蔚来的体系能力在欧洲的落地需要时间,同时,蔚来必须要克服弥漫在国际汽车市场的主流情绪——欧洲对中国背景公司的误解,如李斌所说,在国外更难说清楚自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