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手机厂商、新能源汽车厂商还在提前半年开足马力给台积电下单抢占紧缺产能的时候,美联储开始了加息步伐,全球经济陷入紧缩阶段,全球各地的消费市场,其实已经开始需求下滑,当终端厂商反应过来开始砍单时,其实已经来不及了——提前半年付给台积电的预付款已经收不回来,明明看到库存已经积压,生产线上的订单还是要“咬着牙”也要跑完。
市场迅速进入寒冬,连让芯片厂商撤订单的时间窗口都不给。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个人PC市场在2022年第三季度遭遇大幅下滑,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下降18%至6940万台 ,创20年来最大降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三季度下跌,同比下降9%,是2014年以来最糟糕的季度;电视机Q3的全球出货量仅5139万台,年减2.1%,也是2014年以来同季出货的最低纪录;另外显示器、电子手表等等都在不断地下滑。
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了,芯片价格趋势从暴涨迅速转为暴跌,囤货从香饽饽成为烫手山芋,整合行业淤积了太多的过剩芯片,未来几年,“去库存”或将成为痛苦而漫长的周期下半场。

防不胜防的天灾
2020年以来全球持续不断的疫情,就是最大的天灾,除此之外还有暴雪、地震、旱灾、火灾等。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破坏有目共睹,不再赘述,但疫情之外,各种天灾对芯片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正常的萧条周期也形成了局部的加速作用。
去年2月,受冬季暴风雪影响,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最大面积的电力故障,导致大规模的停电、供电瘫痪,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很多半导体制造商也纷纷暂停运营,三星也关闭了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半导体工厂。
去年,台积电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灾,台积电位于新竹和台中这两个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因为制造芯片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洗,持续的干旱对芯片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台积电大部分工厂都位于地震带,以今年9月份为例,台东接连发生20多起地震。
地震一方面会影响供电及工厂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物流运输,最大的损失是由于要及时疏散工人将导致大面积停工。
为了规避天灾停产的影响,台积电在平时也会适当提高产能,以应对突发的天灾。但是天灾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如果预防过度也会导致产能极度过剩,当需求下滑的时候,弊端就暴露出来了。
拜登“三板斧”的人祸
天灾防不胜防,比天灾更容易形成强干扰的,还有“人祸”。拜登上任以来,虽然行业即将极盛而衰步入下行周期,但对于中国半导体的制裁,非但没有减弱,反而不断加码。这也是加剧了全球芯片行业以更快的速度迈入寒冬。
今年8月,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为美半导体产业补贴527亿美元,还给半导体公司提供了25%的投资税负、抵免优惠,不惜血本促进芯片制造业回流。在2022年就要花掉190亿美元,其中20亿用于成熟工艺,剩下的170亿美元全部用于支持14纳米以下的先进工艺芯片。同时还禁止获得资金补贴的公司在中国大陆生产28纳米制程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者需要全额退还补助款。这个法案也成为拜登和民主党少有的“高光时刻”。
今年10月,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再次升级,限制中国大陆超算及AI、存储芯片发展,对先进EDA工具、设备、人员从业等进行管制,31家中国企业进入清单,禁止美国人协助中国发展先进芯片,企图把中国半导体业打回“原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