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多一个人使用,并不会让使用的边际成本增加,但是服务提供者在购买字体或者研发字体时都需要花费成本。
那么微信不需要吗?
2
一个App的研发,不可能不需要成本,而微信这样的App还能保持免费,也就是说明微信必然有其他盈利渠道,否则也难以支撑微信那庞大的商业价值。
这个盈利的渠道,其实就是你我,每一个使用微信的人,当然,微信并不是直接通过收费实现的商业价值,而是把我们当成了一个“商品”,不过这个“商品”的受众,不是商品经济下的个体,而是广告主。
微信这些平台通过免费吸引用户,再把用户整体打包给广告主,这其中就包括你的个人信息。你的个人爱好、经济实力、当下需要什么,都可以一起打包给广告主。
对于广告主来说,这简直太省事了,根据数据分析用户特点,推出针对用户的广告,效率明显要比盲目推出广告好得多。
这也是前两年苹果禁止App追踪用户数据后,引起了整个互联网动荡的原因,这一做法,起码断了广告主一半的财路。
电视的“收视率”也是同理,通过生产免费的内容,提高收视率,就可以向广告主卖个好价格。
1951年,政治经济学家达拉斯.斯麦兹提出了“商品受众论”的理论,商业大众传媒的主要产品是大众的注意力。
无论是互联网下的微信还是电视,其贩卖的都是用户。
3
相比于电视,互联网App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更加容易触达用户。
就像前面所说的,微信这样的App,可以把我们的个人数据整体“打包”给广告主,是因为我们使用App的时候,就与App产生了联系,我们的个人数据会被记录。
感受最明显的大概是,搜了什么,平台立马就会给你推相关的广告,比你都了解你自己。
但在电视以及更加传统的报纸上,这些媒介没法与用户产生联系,因此投放的广告都是粗放的,商业价值远没有互联网高。
为什么微信要免费,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免费,微信吸引了众多用户,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社交平台,也造就了微信无可限量的商业价值。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背后,我们早已经被“算计”得明明白白。
今后的微信会不会越来越大?或许会,至于会大到什么程度?
那就要看大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微信用户的数量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