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跟一个医疗 AI 机器人方面的大牛聊,他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我问他现在医疗行业的人,医生他们接不接受这种医疗机器人,他说这个因人而异。但是总的来说,如果在医用机器人领域,比如诊断决策的,医生都会比较保守,不想用机器人。但如果解放他们,提升效率的,就会很欢迎机器人,所以也印证了刚才你们说的点,在诊断,也就是下决策这个流程里面,其实现在机器人还是很不完善的。
望闻问切,你要感知和决策的时候,还是对机器人不太放心。这也是我觉得特斯拉 Tesla Bot 重点发力的点。
我也推荐大家去看一下,有关 Tesla Bot 网站,到时候我也会放在下方。Tesla Bot 在页面最下方,也暗示Tesla Bot 是基于之前的技术最终的产品。
那它之前有什么技术呢?比如说包括 FSD 的 chip 包括 Dojo 的 chip ,还有 Dojo 的 system 就是 Dojo 系统,还有神经网络,自动驾驶算法,包括评估架构什么的,最终一步步推导下来,才得到Tesla Bot 。
![](http://imgq8.q578.com/ef/1117/557bdbba0f178138.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7/c4382377728491d0.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7/c5cf01bb4ca7bb70.jpg)
虽然我们说像美国欧洲,他们的机器人更像机器。但我有个问题,你们觉得为什么特斯拉相对来说感觉一步到位,直接做了就更像人的一个机器人。而不是像之前的那种,比如说Boston Dynamics 机器狗。
![](http://imgq8.q578.com/ef/1117/ec36b3a12030b71a.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7/1fc63bb28ae0aa27.jpg)
之前大卫也说过,特斯拉自动驾驶方案其实也更像人的方案。Waymo,它就更像机器的方案,一条龙贯通的,它觉得在一个人的社会,应该是用人的那套逻辑去做。我不知道大卫怎么想?
![](http://imgq8.q578.com/ef/1117/d622382d974de230.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7/8cda67bc6dd6f7fc.jpg)
我觉得还有一点是,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做得更像人,它怎么才能在商业领域有一个爆点呢?如果它继续做成四足,比如说机械狗,那 Boston Dynamics 都玩烂了,或者说做成带轮子的, Amazon 推出了一个叫 Astra 家用小机器人,这些已经市场上有了,或者说大部分公司都掌握了,所以 Tesla 没办法在这个领域再说我是一个很厉害的机器人,所以一定要做双足,而且要做类人型机器人,这个是很难的。
![](http://imgq8.q578.com/ef/1117/7d1fd08189d10fbb.jpg)
类人型机器人不只在机械部分和 AI 方面难,还有一些控制精度,包括手,说简单点你捏一个鸡蛋是捏,你捏一个杯子也是捏,怎么判断出它是鸡蛋和杯子,并且给的力是相应的,不会把鸡蛋捏爆,或者把杯子捏碎。
你刚才说的这个点还有一个延伸,不只是精度很难把握,还有价格怎么降下来。因为我们知道,像我刚才说的那种手术机器人,他的精度比现在最牛掰的外科医生还要精准。机器人本身就要 7 位数。最可怕的是你要培训一个能真正用他的人,你考这个特殊的证,从培训到考证就要花 6 位数。
那个机器人叫 Da Vinci , 达芬奇系列其实也是美国国防部 DARPA 最早给战地医院用的,当时在阿富汗战区很多美军受伤了,不能马上得到很好的医治,这个时候就用一个远程系统,这些机械臂在战区,最顶级的医生人在美国,他通过远程的方式去帮助战场的伤员做缝合做切除等等。
![](http://imgq8.q578.com/ef/1117/be34508eb32582ad.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7/c5247853b2918593.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7/f2770e1ebdc916ee.jpg)
机器人的精度非常非常高,有一个视频,就是这个机器人如何把一个葡萄皮切开之后再缝上,非常惊艳。这个是与生俱来,它具备的精度肯定是比人高。
我还有一个问题,刚才聊了很多,日本还有欧洲美国机器人。那你们觉得中国在机器人行业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或者说我们有什么优势?这么火的行业我们肯定也会往里面掺一份自己的羹。那你觉得我们会有什么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