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众筹金额划分为不同等级,让有不同捐赠意愿的人找到自己合适的档位,是众筹项目中常见的设计。小埋告诉我,就《修理行》来说,她一共分了9档,最低是40元,相当于预购游戏,捐赠者可以获得游戏激活码和壁纸等数字奖励。其他档位也有与金额相符的奖励内容。
突如其来的指责让小埋不知所措。大多数批评是失实的,她反复解释的东西早已写在众筹页面上,如果评论者仔细看,根本不会错过。反过来说,那些恶意置评有很大可能是因为发言者没有看帖,或是他们本就不怀好意——不是小埋做得不好才被骂,是因为他们本来心里有火,所以找上小埋。
刁难的言论集中在几个关键词上,这或许能说明发言人的敏感点——“国产游戏”“视觉小说”“低成本”,以及“女性制作人”。小埋告诉我,在所有攻击中,最让她生气的是这条:“一个女生就能做完游戏?真实性存疑。”
“又不是特别难的类型,(我做的)只是个横版的叙事互动游戏。为什么都要怀疑不是我做的。”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就觉得……有点委屈吧。”
“还有的人会说,女孩子也会编程?怎么听着有点假?”这类攻击让小埋很不安,还有点生气。她无法判断恶意从何而来,也不清楚这群在网上颐指气使的人究竟是谁。最终,恐惧主导了她。“我不知该怎么处理,我没经历过这样的事。”
小埋告诉我,她的前两部作品几乎没有获得媒体曝光,只有很少的粉丝在小圈子里给她宣传。第一款游戏甚至是在发售几个月后才得到推广,也只是“一个有名气的同行玩过后喜欢,帮忙转发了一下”,最后游戏卖出了4000份。正是因为交流的罕见,所以才显得可贵。如今,她因为被攻击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和关注,可这并不是她想要的。
情绪
那天中午,回了两条评论后,小埋还想“回复每一条评论”,但被朋友制止了。原因有两点:一是随着帖子被顶到了首页,谩骂声像洪水一样急速涌来,迅速占领了评论区,先是几百条,随后数字急速攀升,她不可能回复得过来;二是,朋友告诉她,不能再回了,“容易被带节奏”。
对小埋的恶意确实是一拨节奏。把试玩说成完整版,把最高档位的众筹混淆为游戏售价,骂人的暗流涌动,但不是基于事实,而是靠挑起矛盾的敏感词——“集资”“女的”“国产之光”。小埋说,可能有些人刷到评论区,没看游戏介绍,就开始讽刺她。
小埋的上一款游戏也“引起了一定争议”。她告诉我,因为游戏里设计了一个“女海王”角色,多次出轨,为她招来了“三观不正”的指责,“有些人就针对这一点,在Steam评论区和社交平台上喷我”。
当声讨形成浪潮,仿佛就有了惯性,恶评迅速裂变为更多恶评。一个角度被说得差不多了,就会出现其他责难。评论激增后,针对时长和售价的诋毁迅速延展到画风上——“这么娘炮也好意思拿出来众筹?”
画风不够刚硬的说法主要出自男性玩家。视觉小说社区里男性用户比较多,大量游戏也把目标用户设定为男性玩家,他们的喜好主导了主流市场走向。这本来没有问题,可如果因为主流就不能容忍其他风格存在,也不是一件好事。相同问题也反映在游戏制作上,小埋说,她在做游戏时,曾经有朋友告诉她,《修理行》人设不好,“卖不出去”,建议小埋根据大多数玩家的需要,修改人物设定。
《修理行》中的男性角色景文
根据小埋的说法,《修理行》的女主角在设定时参考了“精神小妹”。这是一个在沿海城市打工青年中比较火的概念,指的是出身普通,甚至卑微的女孩,她们性格豪放,审美古怪,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却保持着高涨的热情。
为什么要这样设定人物?小埋说,她没什么特别的考虑,“我想要表达这样的故事,所以就做了”。话是这样讲,她还是把《修理行》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沿海的三四线小城”。小埋老家在温州,和游戏里的城市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且,虽然已经过去很久,她总是会回想起初中生活。在这些思绪影响下,她创作了游戏中的人物和场景。
陆殷殷是一个美容师学徒,也就是“发廊小妹”
“想讲那个时光和场景下的一些故事,也是自己想出来的故事。”小埋向我谈起开发游戏时的一个插曲——她工作后一直在杭州生活,有一天中午,她想吃外卖,偶然看见有卖糯米饭的店铺,“温州糯米饭”,正是家乡美食。小埋想到自己很久没有回过家了,于是点了一碗糯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