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一年“剁手季”!
各大电商平台蓄势待发,带货主播火力全开,各路网铺备货充足,广大“剁手党”们也早已跃跃欲试,只等“双十一”的哨声一响,便要冲进市场“杀他个干干净净”!
此时,与新网络经济的繁荣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门可罗雀的实体商超,虽说不至于混到一个客人都没有的地步,但是与曾经的繁华相比,也确实只剩下了一地寂寥……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网络经济为大众提供了优质廉价、方便快捷的商品服务,将大家从实体经济的高物价深渊中解救出来,实在是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福音和救星。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网购行为正在从根本上摧毁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能力,而网络商品的价格越低廉,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就会越拮据。
本文也旨在向大家说明:网购是如何在微观结构中,向大众提供物美价廉、高效便捷的商品服务的同时,又在宏观结构中对用户进行资本掠夺,并且在底层经济模型中,破坏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收入能力的。
2
首先我们要了解网购是如何成为国民消费首选方式的,要论及此事就绕不开实体商业结构的没落。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网络经济是击溃实体商业的直接推手,相对于实体店面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但老庄想要告诉大家: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至少是极度片面的。
虽然在客观事实上,网络经济的强势崛起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但是真正摧垮实体经济的却根本不是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新兴网络经济。
首先,实体经济本身其实具有不可代替的、足以与网络购物相抗衡的竞争优势,“高质量服务体验”和客户在购物中的“参与性感受”足以与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属性进行直接对抗。
真正令网络购物在竞争中碾压实体店面的优势其实只有两个。
第一:聚焦效应。
第二:价格优势。
所谓“一根网线联天下”,网络购物的成交量之所以巨大,并不是网络购物的需求巨大,而是因为网络脱离了实体店面的区域性束缚,并且剥离了高房价带来的高销售成本,由此才能以低廉的商品价格,将全国被积压已久的消费需求集中于自身一点进行爆发。
我们可以称这种聚焦和爆发为:转移需求而非创造需求。
这些被积压的消费需求从何而来?自然是实体店面商品的高昂价格和国民收入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说白了:老百姓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
民众在实体购物当中所承担的商品价格,至少70%以上来自于房租!
这个房租成本并非简单实体店面租金,如果我们细究其他的成本环节,就不难发现,从人工成本到水电成本的构成当中,60%以上也都是房租成本。
3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实体店面自身需要承担的房租成本之高昂不需赘述,所以他们卖给客户的商品当中自然要也加入房租成本。
然后公司员工的工资构成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拿来直接交付自身住宿房租费用的。
同时他们自身作为消费者,为满足生活所需,也要购买其他店铺由高房租加成后的高价商品。
一个循环下来,不论你是否买房,消费者都要为高昂的房地产价格买单,同时所有的实体经营者也都要被高昂的房地产价格挤压利润空间。
一边是生活成本提高,一边是利润空间减小,大众为了生活自然要选择更加廉价的商品,而店主为了求存,只能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但是房租作为商品价格下限成本不会减少,所以更少的工资给付则成为了必然选项。
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网络商铺由于绕过了房租这个“商品下限成本”的毒坑,在一瞬间形成了碾压性的价格优势,由此成功的引爆了被房地产价格积压多年的消费需求,才走上了“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