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潮序幕开启,千万别抱着理财的一腔热情…被割了韭菜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绝对安全,也因此有了银行牌照信仰;
知名风投参股的P2P理财也绝对安全,也因此有了消金信仰;
……
这些债券或理财真的没有风险吗?当然有,只是风险被转移了——本应该始终一致的资产持有者、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其实并不一致。
政信类债券等风险由地方财政承担、地方国企债券风险由地方政府承担、信托风险由信托公司承担、银行理财风险由银行最终承担、P2P理财风险由借贷平台承担。
刚兑的恶劣后果是,一旦出现违约,将是连锁式的、塌方式的、毁灭式的……
因为只有违约量太多、违约额太大、实在盖不住了才会不得已违约,它的直接后果就是金融系统性风险、会造成金融和经济的崩溃。
所以,必须打破刚性兑付。
2017年底,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2018年4月27日正式发布前,中国的债券基金投资者无意间喝了打破刚性兑付的头淡汤。
2017年,知名鞋业品牌——富贵鸟因经营不善,债券接连违约、甚至暂停交易,可问题是它发行了大量的债券…而这些债券的很大一部分又被公募债券基金持有,这些基金的持有人就是一个个普通的投资人。
2018年3月1日,富贵鸟债券复牌开始交易后,价格由复牌前的103元直接暴跌至8.56元,而大量持有富贵鸟债券的中融融丰纯债基金的净值开始大幅下跌,短短几日内其净值下跌近30%,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其净值跌幅近50%!简直比股票基金的跌幅还要高。后来这只基金也因资产规模过小而被清盘。
在正式发布的《资管新规》中,第六条明确写着: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当下一系列的信用债违约、信托理财暴雷、银行理财亏钱、甚至银行二级债清零等,都是《资管新规》中打破刚性兑付的具体实施。
11月17日,央行行长易纲发表文章《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其政策含义》,其中提到:
要稳步打破刚性兑付,该谁承担的风险就由谁承担,逐步改变部分金融资产风险名义和实际承担着错位的情况。
理财有风险、投资会亏钱,已不再是政策文件、而是会实实在在的发生你我身上。
03
应对策略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求是》杂志刊文《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强调:
世界上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更没有所谓“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日益凶险的理财环境呢?
这里我又要再次推荐应对策略——哑铃策略了。就像健身用的哑铃一样,两头是个大疙瘩、中间由一根细杆相连。在投资理财中,就是把资产的近乎全部放在两端、而不是放在中间。
两端的资产是什么类型的资产呢?
一端是完全无风险的资产,如银行存款(小银行的存款应在50万以内)、国债、金融债、货币基金等。另一端是高风险的资产,如股票(基金)、房产等。
而对那些风险看似不大、收益也不是很高的理财产品,如债券(基金)、信托、资管等固定收益品种则可以完全放弃…这些资产的收益有限,可一旦触发风险就是暴雷而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