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县城人口、产业、资本可以维持长期净流入吗?
县城目前的高薪职业是售楼员科学吗?
离县城区10公里也搞新区建设,究竟靠谱吗?
……
在未来房价和楼市极度分化的趋势性行情里,真正有房地产市场,真正有二手房成交量的城市,恐怕总共不到20个。
对于县城的刚需来说,那是被逼无奈,无法跳出围墙的尴尬选择;而对于那些拿着真金白银在县城重仓布局的投资客们来说,很可能就要被收智商税了。
中国县域市场一直是资本情绪不高的,曾经十几年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共同鄙视的区域,突然这几年被房价吊起兴趣。
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时间会给出的答案。
一位地产老鸟在2016年告诉笔者:“从必贵园等大型开发商进驻县城市场之初,就从来没有打算过要不断深耕。”
杨老板的策略一直是“致敬有成就的XX县人”,操盘思路也一直是最好的位置选它小几十亩地,合作开发,1000套以内,瞄准县城的那一小撮富人,速战速决,绝不拖泥带水。
这就是开发商的资本态度,也是大多数县域市场投机性行情的本质反应。
资本的小心思,看穿了也就淡定了。
3
2021年1月初,笔者又登陆人民法院公告网查阅了一下,房地产公司最新的破产公告情况。
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520家房地产企业公告破产。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mt/3c1fd3bc017ede91.jpg)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96000多家房地产企业存量,未来剩下的可能不会超过10分之一。
开发商破产这种事情,以后大家会越来越习以为常。
我的好朋友村口大爷查了一下,最近这些破产的开发商大多发生在三四线以下的房地产市场。
先不说到县城买房能不能挣钱,就是未来能不能按时交房,或者这个开发商未来还存不存在都是没有谱的事。
市场无人接盘的坑;
开发商随时可能破产跑路的坑;
大多数城市逐渐衰微的坑;
大资本们不会深耕的坑;
产业空心化的坑;
高铁连接加速资源外流的坑;
等等。
如果说,2016年去县城,尚且可以跟着必贵园们蹭一下饭,但未来随着那一小撮客户置换需求被满足之后,大资本要撤退,很多人要卖房,留给投资县城楼市的撤退机会窗口越来越小。
留下,一地鸡毛,离开,卖不掉。
有价无市,最后只剩下降价割肉一条路。
投资路上充满了镰刀和锄头,收割与被收割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认知上看的有多远,实战上就能布局多远。
城市群经济的号角背后到底在说什么?
承认规律,顺应规律。
什么是规律?
大城市强者越强,留给很多中小县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没有丝毫产业支撑的情况下,竟敢把房价玩到过万,究竟为哪般?
人口资本产业是流动的,通了高铁之后流动的速度会更快。
那里是盐碱地,哪里水草丰美,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至于说,为了销售业绩还在劝你到县城投资的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