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一个新型货币政策正成为事实
想来想去,唯一的希望投向了央行。
那就让央妈买呗,央妈付钱买债、冲抵到期的债务,解决了债务违约的问题、反正央妈就是印钱的。
央妈买的债越来越多、资产负债表越来越大、印出的钱越来越多。
有问题吗?
以前有问题,因为印太多的钱、会引起物价上涨,进而影响人的生活,并引起社会稳定。现在看则问题不大,因为印再多的钱、物价也能保持稳定,反而因为印钱刺激了经济、保住了就业、保住了社会的稳定。
更何况主权信用货币体系下,现在印钱已相当容易、已近乎零成本,无非就是在电脑上点点鼠标、在账户上增减些数字,而非农业社会金本位体系下、要想增加些金/银/铜钱币较为困难。
赤字货币化的问题是贫富分化,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没有越来穷……只是二者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是央行放水大多放给了富人,即使放水给了穷人(如低保/救济/补贴等)、也最终汇集到富人的手里…主要以消费、购买的形式。
二是富人持有更多的资产,穷人则没有啥资产,央行放水吹大了资产的泡沫、最受益的当然是持有资产的人。
财政赤字化让央行无节制的印钱,市场中的钱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高、资产泡沫越吹越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人更买不起房、也无法分享货币超发的红利,富人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分得了更多的羹。
虽然各国央行及货币专家对赤字货币化批评不止、也表面上极力反对,但它现在正成为一个不得已的次优选择,许多国家其实正在心照不宣的使用着。
03
次优的选择
很多人反对赤字货币化,是因为央行无节制的印钞,会稀释货币的购买力、对存钱的人来说是在侵蚀财富,同时推高房子等资产的价格、让普通人更买不起房子,社会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但是有时候,我们必须得做出取舍…俗言道“站着说话不要腰痛”,都不让央妈印钞放水、可你知道央妈的压力么?!
最好的经济增长,当然是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推动的增长,可科技创新很难…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运气的成份,并不可控。
生产效率的提高来自于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而这本来就会造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自然的会引发贫富分化。
当经济遭遇冲击时,比如地震/洪水/海啸/暴风等自然灾害、病毒/传染病等疫情危机、科技停滞/产能过剩等效率影响……为了维持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就得政府借债带头花钱、刺激投资和消费。
当然借的债很难还、最后不得不通过央行购买,实现赤字货币化。
贫富分化本来就会自然发生,智商/情商/勤奋/运气等会造成财富的差距、而在科技作用下会放大这种差距,央妈印钞放水只是加速了贫富分化、并不是贫富分化的根源啊。
由此看来,但相比不实施这个政策(赤子货币化)带来的“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混乱”来说,赤子货币化或许是一个次优的选择……两害相劝取其轻,因为没有更好的招。
在实施赤子货币化后,政府同样可以解决它的负面影响。
比如普通人买不起房子,那政府就通过发行货币建造保障房/廉租房解决住房问题;财富鸿沟进一步拉大,那政府就可以收税/补贴/甚至印钱向穷人转移财富……并且在这过程中、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下,为科技创新赢得时间、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