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胀面前,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行动了。
巴西、土耳其之后 ,俄罗斯央行也加息了,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50%,预估为4.25%。

有用吗?
被迫的加息,会伤害到国内经济的复苏进程,最终还是输家。
实实在在得背锅侠。
大家可以想一下,当全世界都在高喊“万物暴涨”的时候,有没有人进一步的说明大通胀究竟是谁的美酒,谁的毒药呢?
金融立国,能源和粮食都是净出口的美国确实有底气说:“老子不怕通胀”,但对于那些没有金融优势,生活物品粮食能源又靠进口的中小国,该是个什么狼狈不堪的样子呢?
承担成本这件事情,谁付出代价,谁最知道肉疼的滋味。
3
享受放水的快乐,却不承受恶性通胀的代价,这是所有印钞的政客们最大的梦想。
说白了,就是享受印钞的“铸币税”,却让别人承担代价。
但大多数国家有这梦,没这命。
2020年千年难遇的大放水之后,一个大通胀的恶果正在进行秘密的甩锅,印出的钞票进入大宗商品,全球商品就飞涨了;印的钱进入楼市,于是全球的楼市就开始继续赶顶;印的钱进入各种生活物资,于是亿万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就驴打滚的往上猛窜。
货币泛滥,亦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民生灾难。
为什么1995年之后老美几乎没有大通胀呢?
除了像委内瑞拉,津巴布韦这些小国承担了一部分之外,最大一部分都被中国这个世界经济中枢给承担了。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枢纽,一边连着全球各种资源和原材料,一边用勤劳的双手供给着最低廉的低价生活物资。
这是一个每天受夹板气的处境,每次国际大放水,原材料价格的成本需要中国来扛,但终端欧美市场低端生活品的价格我们却没有定价权,甚至很多时候只是赚一点点代加工的费用。
另外,2008年之后全球性的大放水,中国楼市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楼市总市值已经接近350万亿!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欧美印钞者不用担心你泡沫破裂之后的成本,相反但凡中国楼市有任何风吹草动,没有国家信仰的资本,就会第一时间寻找美元的避风港不会有半点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