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其他所谓的大V怎么说,对于中国城市化率80%我都是极度怀疑的。
或者说是明确反对。
80%这个数是发达国家的均值。
日本这样的岛国可以这样,如果中国这个拥有大规模纵深的大陆国也搞到80%城市化率,那将是中国经济格局的灾难。
斗胆说破一下,我们激进城市化是“向内收割”。
我们没有老美的体质,也没有日本岛国的无奈,高城市化率,也就意味着城市系统的高脆弱化。
无论你坚守什么样的信仰,或者民主还是威权的站队都无法绕开一个事实:
东西方创业崛起的本质差别。
一个基于殖民体系的向外索取,一个只能在和平框架规则下以内卷为成本换取向上攀登的筹码。不用装不用藏着掖着,前者说的是美英,后者说的就是悲催的我们自己。
成本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而绚烂的成就都来源于对等的成本支付。那么如果咱们承认中国这几十年取得了一点成就,那么成就的另一面我们必然有对等的成本支付。
人口的压力,环境的压力,社会贫富分化带来的普遍焦虑感都是这种成本和代价的外在反应。总结一句话中国的崛起我称之为:内卷式崛起。
我们的问题很多,争议非常大,利益纠葛远远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这就是温老在《全球化与国家竞争》一书中提出:“中国为什么是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去依附的国家”问题的答案。
从日不落帝国到德国的崛起再到苏联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崛起,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是所有后发追赶国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和平框架下,一个后发追赶国想踩着别人的头往上爬,成本向内转嫁和集权体制就必然是集体创业的最优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通过内卷的方式托举起了一批先富起来的城市富人,那么这种内卷的模式会一直延续下去而直到撞南墙吗?
不。
付出巨大的内卷成本我们闯出了今天的局面,根本初衷还是想拿到科技创新的主导权,以自我创新造血来铺排我们十四亿人的内循环,真正让十九大之后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变得有法可解。
而不是北上广深指着郑州武汉西安青岛天津的鼻子说你们这些拖油瓶,不争气……
因此,基于未来十年以上房住不炒的新趋势,楼市未来生存的逻辑已经从政府到开发商再到消费者和二手房中介,全链条寡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