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债券都是两三年的偿债周期,所以到了2018年集中出现了债务违约潮,以民企为主、并夹杂着城投债。
民企债务违约大家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冲击不大,受冲击最大的是地方性的债务违约…主要是城投债、国企债。
这些债券的发行主体名义上是企业,可因地方财政控股或参股、或者就有地方政府的显性/隐性担保,一向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债务,这些债券违约会降低区域债券信用评级、影响后续其他国企发债或提高融资成本,而这又影响着地方经济、就业、社会稳定,在事务属地管理原则下、再冲击到地方官员的政绩,所以各地一向积极解决。
近两年债券违约潮的到来,正是金融去杠杆、社会降债务的结果,也是供给侧改革、过剩产能出清、发展模式由负债推动向创新推动的后续反应,这其中、自然就有一些人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
最近几年,大家不断遭遇着各种信仰的崩溃,极大得冲击着人们的心理,一听违约就胆颤心惊、一片风声鹤唳的景象…大家已经怕了。
本来大家对地方政府最有信仰,可城投债违约、政信类信托/资管产品的违约,打破了对政府类债券的信仰;本来大家对银行/信托等有金融牌照的机构最有信仰,可随着包商银行的破产、四川/安信等众多信托公司的暴雷、牌照的信仰也被打破。
本来大家对国企最有信仰,可随着有着3A评级债券的违约,又打破了大家的国企信仰;本来大家对消金最有信仰,可随着P2P陆续的跑路清零,又再次打破了大家的消金信仰。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大家唯一能坚持的信仰、难道只有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