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1#
今天文章大概率和流行的观点不一样,但基于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的最新预判,新一轮宽松的趋势窗口大概率已经打开。
复苏,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暴雨洪灾,超强台风;
病毒的狡猾轮番进攻;
外需的塌陷;
内需的隐忧;
贸易摩擦的高压持续;
前一轮宽松效应的逐步清零;
就业季的叠加;
……
多重负因素叠加,都在催促着,新一轮保增长措施的紧急落地。
1
报告一下洪水之后的郑州,有些街道和小区备用发电机的声音还在哒哒作响。
很多地库被淹了,尤其是老旧小区,大多都被黄泥汤灌得满满的,太阳都晒了快一周了,依然还有一股臭水沟似的味道。
一场“千年一遇的洪灾”,负面影响绝不会就三两天。更何况,这几天疫情又出现了比较严峻的反复。
郑州,太难了。

问个问题吧:中国地方经济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面对不确定性,政务等公共基础服务能否给与受灾的企业和居民部门有力的支撑。这种基础硬实力,不仅仅表现在危难时期,在正常的区域竞争中依然有效。
地方政府的财力是区域经济最大的靠山。
关键时刻决定“地域命运”。
灾难如周期的刀,是历史进程中的大山火海,也只有从自然灾害中抽象俯瞰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少数明白人才能转危为机。
经济阶段性困境发生,最先受灾的是最弱的中小微和居民部门,接下来谁来充当最后贷款人就成了救灾成功的关键,比如2020年以来老美的无限制印钞,比如我们去年的专项债,都是这个逻辑。
不是大家无能“等,靠,要”,而是没有最后的白衣骑士硬刚不确定性,你也就永远的被开除球籍了。
也就是说,全球已经全面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