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看清当下的世界经济现实,一个是汇率,一个是债。
汇率既是一个国家贸易的硬度,也是本币资产受到国际资本追捧的热度,一个国家想要变富,要么是出口部门能够不断往家里捞钱,要么金融池子足够的宽广,全球资本愿意把真金白银换成这个国家的货币进行金融配置。
债视角,观测的是中央政府的信用扩张成本,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债即使是沦为负值依然有大量买盘,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信用弹药就永不枯竭。
而以老美辉煌时期的样本来参照,就很清晰的反映出了以上3点:
1.高附加值跨国贸易品利润丰厚;
2.金融池子足够宽广;
3.10年期国债利率长期趋势性走低,未来砸穿0轴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这几乎已经是一场不可回撤的冒险。

我们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在这个趋势里包括着,也就是当局早就已经清楚美国美债未来的政策趋势,并在这个确定性的趋势上提前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国家出面,做更大的生意,往家里捞钱才是硬道理。只要国内池子利润财富净流入足够大,只要中央政府的信用足够硬气,内部一切的问题,无论是分配方面和还是不平衡方面,都会用钱一概摆平。
现在,我们面对教育,医疗,住房各种负担很是焦虑,无非是钱没到位,如果,养孩的问题直接被国家包了,很多朋友还是愿意生三胎的。
只是,我们在微观的争吵中不可能得到答案,因为一个国家其实在全球也是承受着跨国分配之间的不平衡的,国家产业集团干一年在全球产业体系里分不到几个钱,国内的各种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也只能治标不治本的继续尴尬着。
目前之所以敢动三座大山,也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小孩趋势性变少,管起来的成本大幅减轻;第二教育住房医疗产能尤其是前两者是过剩的,未来几年市场上存量的住房运营起来,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农民工和年轻人住的问题。
谁付出了代价呢?
最难“教育双减”后,学科校外补习已经被“扫黑除恶”,接下来绝大多数开发商很可能要陷入至暗的暴风雨时刻。
3
最后,我们再次聚焦到中美世纪大博弈,也会更加的直观。
中国要想14亿人过美好生活,也将是从实体产业贸易品科技含量来搞,这就是动了旧老虎的屁股,对方会感到疼痛,抄起棍子要和你干。只是站起来一看,这家伙个头块头儿也旗鼓相当,于是就拉着小弟,跟中国吵架+扔砖头。